云南省科技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高新技术处     2022-09-20 08:52:00     【字体: 】    

省工商联:

感谢贵单位对云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贵单位在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云南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建议(第12050147号)提案,交由省科技厅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办。针对提案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了调研,与贵单位进行了面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构建壮大科技竞争力协同创新机制方面

一是建立了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制定了《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建立支持昆明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省市共同投入资源、共同凝练重大科技需求、共同设计重大科技任务、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创新人才培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招商一体化。二是建立厅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会商制度。州(市)提科技创新需求,省科技厅提供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0个州(市)的科技创新工作会商。三是探索推动部门协同创新。与昆明海关、省公安厅等省级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科技创新需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四是探索推动政企协同创新。省科技厅与云锡控股公司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个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企业联合专项,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五是鼓励企业协同创新。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的中小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配套的企业之间转移转化。

(二)引进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

一是不断健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评价体系。重点从解决企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分层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按照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分层次组织实施了院士自由探索项目、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团队培育、“两类”人才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等专项。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关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人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三是截至目前,全省有在滇“两院”院士13人,累计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37名,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39名,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2343人,培育省创新团队278个。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

一是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9条措施》、《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8条措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双创孵化载体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构建了“创新创业大赛—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培支持力度。对从省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州(市),按照其投资额的2倍计算招商引资任务完成额度;对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的奖补。三是优化科技型企业支持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在项目评审中加2分;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四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近两年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产业化应用研究90%以上都有企业参与,50%以上由企业牵头承担。以2022年工业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为例,在79个已立项的项目中,全部都有企业参与;其中,有63个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占79.7%。五是强化企业的精准化服务。深入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化服务,组建财务、税务、技术等领域专家服务团队,为各州(市)企业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2022年以来,已深入曲靖、红河、楚雄、玉溪、大理、丽江等10个州(市),为1900余户企业进行辅导,编制“一企一策”辅导意见800余份。组织了2022年第一期9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线招商引资对接会,为昆明、玉溪、楚雄等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红河州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六是高标准举办了2022年创新创业大赛。坚持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底层逻辑,将创新创业大赛与科技型企业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参赛范围、优化评委机构、强化投融资服务、突出产业培育发展等方式,着力把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2022年创新创业大赛,共注册企业1172家,同比增长22.7%;企业组有效报名数941家,同比增长23.98%;团队组有效报名数246个,同比增长6%;报名数全国排名第11位,西南地区排名第2位。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开设“科技创新板”,1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2家企业进入培育库。引入11家银行、2家担保机构、19家风投机构等多家投融资机构参加服务参赛企业,促成银行对63家企业授信3.4亿余元、贷款1.4亿元。复赛决赛期间,现场促成15家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初步达成5500余万元合作意向;25家企业及团队与双创孵化载体达成孵化合作意向,20家企业进行了技术需求征集和对接。

(四)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

近两年来,聚焦新材料、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我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需求,梳理了《云南锡铟产业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需求报告》等系列报告,印发了《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2—2025年)》,安排财政资金25亿元,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立项支持了“轨道交通结构锻件用高强铝合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临床研究”、“光电子微电子半导体晶片产业化技术研发”等730个省级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有力支撑了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在新材料领域,突破高性能超细键合金丝加工技术,推动实现我国中高端微电子封装关键用功能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在6英寸磷化铟、6英寸碳化硅、8英寸锗晶片等高端光电半导体材料研发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数字经济领域,普朗铜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工业应用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和高海拔地区首个5G智能矿山;研发了实时语音识别引擎、实时语音合成引擎、文字OCR识别软件,实现了东南亚语音到文本的实时转写及翻译,识别准确率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在生物医药领域,科维福新冠灭活疫苗纳入国家紧急使用上市,获得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药品临床注册批件。在农业领域,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刷新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

(五)发挥科创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印发《云南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方案》,开展了新型研发机构的遴选培育。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0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院士专家团队21个。二是优化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支撑千亿和万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家重大科创平台(基地)为目标,依托央企、省属国企和民企分别牵头建设大观、贵金属和特色植物提取3家云南实验室。优化重组重点实验室,结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正在向国家争取省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截至目前,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10个,其中依托企业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15个,占13.6%;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其中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三是印发了《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省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发挥金融资本力量方面

一是建立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制定了《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支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项目共计46项,下达资金550.45万元,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2.87亿元,分散分担风险52亿元。二是探索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支持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截至2022年一季度,累计完成兑付科技创新券6次,总计258笔,总金额787.71万元,其中2020年141.22万元、2021年441.86万元、2022年204.63万元。三是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制定了《云南省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2017年3月,省科技厅启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试点,从财政科技经费中安排4600万元设立“风险金池”,与农行云南省分行合作推出“科创贷”产品组合,为云南省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 2017—2021年间,“风险金池”+“科创贷”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69笔,贷款金额累计8.64亿元,平均贷款利率4.32%,最低利率3.55%。四是积极参与重点产业子基金组建。根据省科技厅主抓产业,正在组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投资基金(暂定名)。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占基金总额的50%以上,同时兼顾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

(七)聚焦“三张牌”战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出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针对全社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多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出台了《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条措施》,建立自上而下和常态化征集发布科技需求机制,综合运用公开竞争、揭榜制、赛马制、悬赏制等多种方式组织策划项目;简化经费预算编制,将9大类直接费用简化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等3大类;在基础研究等领域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制定了《云南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在全国率先实行项目资金管理正负面清单制度,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二是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投入力度。2022年,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方面已立项支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3项,累计支持省级财政科技经费达1.9亿元。支持领域涵盖了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为推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坚持政策引导、梯次培育、协同创新的原则,抓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9条措施》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在企业科技竞争力提升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及宣传。加强省直各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新出台各项政策在出台前的评估分析,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度,积极推出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强对现有政策的宣讲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现有惠企政策及科技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助推现有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完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引进1—2家省外知名双创孵化载体,优化提升省内已有双创孵化载体运营能力。建立健全双创孵化载体分类评价奖励和退出机制,提高双创孵化载体孵化科技型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双创孵化载体,围绕产业发展孵化培育具有上下游关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是持续推进企业培育服务工作。持续推进“一企一策”培育服务,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精准化服务指导。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与“一企一策”培育指导工作有效衔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机制和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流动到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开展科研人员“双聘”,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加持作用。

四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继续深入践行蹲点调研等一线工作法,加强与企业服务对接,积极组织战略专家与技术专家深入企业共同凝练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抓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大协同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及新装备,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示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是强化创新人才引培和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云南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坚持引才育才并举,积极实施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专项和团队专项,支持企业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引导支持有关重点单位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进一步推进人才、平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六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统筹银行信贷、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完善企业创新积分与涉企金融政策支持联动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换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支持在孵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创孵化载体等开展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建立科技项目推荐机制及渠道,根据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和企业需求情况,定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在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板”特色板块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持续做好企业培育孵化、上市(挂牌)咨询、投融资等综合服务,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发展。

七是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科技成果,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价值发明专利进行转化,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补助。科技型企业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的,可采用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采购。

八是打造科技企业新品牌。围绕我省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制定我省遴选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动态遴选发布“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和“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强”榜单,推动其成为具有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云南品牌,促进加速形成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附件:1.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点击下载)

          2.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点击下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技术处何俊杰,0871-63138816)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