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09年12月 4日)
2008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科技队伍继续扩大
2008年,云南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4万人,比上年增长10.4 %,投入研究与发展活动(R&D)人员 2.0万人,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 27.4 %,较上年提高 0.5个百分点。企业科技人员达3.9万人,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 52.7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比上年增加0.5万人,增长24.9%,科技活动人员不断壮大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二、科技经费显著增长
2008年,全省科研机构、高等学院校、企业等单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88.1亿元,同比增长31.5 %;R&D经费支出达31.6亿元,同比增长21.1 %。R&D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5 %,与上年基本持平。政府科技拨款17.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企业科技经费大幅增加。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54.8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42.9亿元,比上年增加10.65亿元, 增长33 %。在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较快增长,2008年为13.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0.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1.2亿元,增长33.3 %,投入强度为0.3 %,高于2004年(经济普查数)0.2%的水平。
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86.2亿元,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700项,有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在全省奖励的212项(名)科学技术成果中,突出贡献奖 1名;自然科学类一等奖8 项,二等奖 16 项,三等奖21项;技术发明类一等奖4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5项;科技技术进步类一等奖10项,二等奖 24项,三等奖121项。
专利申请数大幅增长。2008年,全社会共申请专利4089件,分别较上年增长31.5 %,其中拥有发明专利133 件,比上年增长75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6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300件,比2004年(经济普查数)增加5.9个百分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科技机构稳步发展
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科技机构553个,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3.8 %和14.3%;其中,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0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9万人;高校科技机构7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2万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29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109个,较上年下降1.8 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人员0.6万人,与上年持平。
科研基地建设取得进展。截止2008年,全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重点试验室2 家、省重点实验室18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7 个;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家。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565家,较上年增长4.1%,在孵场地面积1.7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6.4%。
五、技术市场交易活跃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91项,成交额5.2 亿元。
企业仍是技术成果的最大卖方和买方。2008年企业输出技术633 项,成交额3.9亿元,分别占输出技术项目的71.0 %和成交额的75.0%;企业买入技术578项,合同成交额3.4亿元,分别占购买技术项目的64.9.%和成交额的66.7%。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纵向比较全省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横向比较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2008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低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列全国第2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为16.2%,列全国第2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