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值“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际,省科技厅宣教中心及时组织了中央驻滇及省内主要媒体记者,对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及杰出贡献奖个人进行采访报道。连日的采访中,记者们深深感受到云南科技创新“星光灿烂”。
云南省结直肠肿瘤防治、康复新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主要承担,受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介绍成果
历时20余年, 首次阐明了趋化因子CCL20与CXCL8协调作用是促进结直肠癌定向肝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CCL20与CXCL8共表达能够作为判断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参数,可作为早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标志。同时首次报道sTie2 除具备阻抑血管形成,还具备抗血管拟态生成(VM)效应,sTie2竞争性结合Ang从而抑制Ang/Tie2信号通路,阻抑VM形成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为使用Avastin单抗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为开发双靶向抗血管抗体药物研究提供依据。
服务患者
项目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云南省结直肠肿瘤样本库”及“云南省遗传性肿瘤样本分库”,共收集组织、血液及DNA样本5483人份,其中遗传性大肠癌家系137个1006人份,是中国具有典型地方民族特色的遗传性大肠癌标本库。两库数据被国际LOVD认可,该数据库日均点击率达200余次,他引次数达95次。
团队研究
项目开展了结直肠癌发病机制远处转移预测分子靶标研究;建立符合云南省省情的结直肠肿瘤综合防控体系,提升云南省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五年生存率。
记者采访
项目还建立了云南省结直肠癌综合防治MDT团队,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0人;建立国内首批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基地,是云南省结直肠癌防治中心及质控中心。共发表论文113篇,SCI收录33 篇,影响因子共117,他引378次;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项目组研究人员参与制定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6)”“中国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疗专家共识”“MDT的组织和实施规范”“基于临床多中心研究的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综合治疗浙江共识”4部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导性规范文件。
从2012年1月开始,项目研究成果逐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等24家单位推广应用于4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