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楚雄高新区:集聚优势资源 用绿色科技耕耘红土地
来源:宣教中心     2021-09-23 14:45:03     【字体: 】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5年来,楚雄高新区经济综合实力保持较快增长,至“十三五”末,楚雄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52亿元,占全州比重约20%。

——李援 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9月2日,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楚雄高新区)组织召开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暨加强能耗双控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特别是工业节能领域,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优化工业产品结构做好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工作。

作为全国第三家、云南省第一家设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国家高新区,“绿色”是楚雄高新区的底色。

短短十余年,280.42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崛起了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石化、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六大中高端产业。

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区2020年度综合排名较2019年上升7位……喜讯纷至沓来,楚雄高新区凭什么?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该园区一探究竟。

培育创新主体,为区域发展添动能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作为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和新增长极,给予‘主动融入滇中、带动滇西发展’的战略定位,自治州具有辐射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优势。”楚雄州委书记杨斌说,科技支撑引领楚雄州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威施普瑞药业)是云南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全省医疗机构临床产品使用企业。从2018年4月该企业启动整体搬迁,中药配方颗粒、现代中药制剂产业园项目入驻楚雄高新区庄甸医药园区,到12月完成建设,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有这样的‘神威速度’,得益于楚雄州和楚雄高新区以创新发展为引领、集聚优势资源、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格局,以及务实创新的作风。”神威施普瑞药业办公室主任杨癸琳告诉记者,2020年12月,经云南省科技厅批准,该企业建设的“云南省配方颗粒重点实验室”成为楚雄州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企业采用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集成技术,进行中药提取及制剂生产,年处理中药材2000吨,年产配方颗粒5亿袋、螺旋藻胶囊1亿粒、涩肠止泻散1800万袋、螺旋藻片2.3亿片、丹灯通脑软胶囊1亿粒等。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实现产值5173万元,销售收入3536万元,预计2021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可破亿。

近年来,楚雄高新区“立足楚雄发展楚雄、跳出楚雄发展楚雄”,持续强化科技、资本、文化、人才、数据等新要素的支撑,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科技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

“我们着力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围绕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做好‘绿色+’‘特色+’‘互联网+’创新,聚焦极具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园区绿色循环化发展。”楚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援说,近5年来,楚雄高新区经济综合实力保持较快增长,至“十三五”末,楚雄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52亿元,占全州比重约20%。

注重创新引领,创新主体和平台稳步增长

雨生红球藻是继科学界发现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又一种富含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藻类食品。

“我们脚下,是利用450亩荒山建成的亚洲最大的红球藻培养基地。到2025年,基地面积将拓展到1000亩。”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发)副总经理李林品告诉记者,爱尔发是全球唯一掌握两种技术生产雨生红球藻的企业。该企业自2007年成立时起,就先后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研究组织等10多所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起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支由2名院士领衔,18名研究员、教授和58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

“我们先后建立了虾青素产品CNAS实验室、侯保荣院士工作站、红球藻种质培育与虾青素制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实施了5项国家和12项省级科研计划。”李林品说,目前,爱尔发已开发雨生红球藻粉、虾青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