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昆明日报]他用小蒜苗铺起贫困村致富路
来源:宣教中心     2022-03-21 16:33:33     【字体: 】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通讯员:周倩

头戴草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手拿书本,查看蒜苗长势。这是韩曙在地里最常见的一个姿势。远远望去,专注的他像书生、像艺术家,就是不像专门搞农业的人。但他却和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他是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教授,也是云南省科技特派员。1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扎根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用科技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最高亩产值超3万元

甸南镇是大理州剑川县的一个白族聚居乡镇,过去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木雕手工艺。随着机器代替手工木雕,加上甸南镇海拔高、气候冷凉、农作物生长缓慢,大多只能“一年一熟”,经济效益不高,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如何培育当地优势产业成为难题。

2006年,韩曙作为蔬菜技术专家,参与了云南农业大学组织的专家基层调研。了解了当地情况后,有着多年葱蒜类蔬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经验的他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滇西北高寒区气候冷凉、活动积温低,也许可以尝试种植反季节蒜苗。

说干就干。在云南省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韩曙带领团队发掘滇西北地方大蒜资源16份,引进省外大蒜品种6份,开展引种试验观察。2011年,从中选出5个品系,进行小面积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当时生产规模小,产品仅限于本地销售,市场没有打开,每公斤售价仅1.5元。

怎么才能突破产业发展瓶颈?2012年开始,韩曙带领团队对剑川县多个山区试验点进行考察,最终选择了海拔2950米的甸南镇白山母村委会温登村开展繁种基地建设,建成新品种扩繁选育基地超21公顷,扩大新品种繁种力度。同时,通过科学选育,种子质量得到提升。2013年新品种蒜苗示范超34公顷,亩产量提高到4800公斤,昆明市场营销商直接到田间地头设立收购点。

“现在,甸南镇的蒜苗收购价每公斤最高可达8.3元,最高亩产值3万余元。”韩曙介绍,通过几年的发展,甸南镇已成为蒜苗营销市场,去年,100余家省内外收购商纷至沓来,产品远销重庆、荆门等地。有的公司在甸南镇建起了制冰冷库,开展蒜苗冷链运输。随着市场影响扩大,当地蒜苗平均亩产值达2.6万元,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

在韩曙的带领下,2015年至2021年,科研团队以科技特派员下派的形式继续春蒜苗产业服务,开展新品种选繁技术、无公害蒜苗栽培指导、独头蒜特色栽培、高寒山区特色蔬菜产业开发及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建立多个繁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用种保障。研究并审定“滇剑春蒜1、2、3号”“滇早春蒜苗19”“滇春蒜苗12”“滇春蒜苗18”“滇春蒜苗10”7个专用品种,在滇西北高寒区剑川县、香格里拉市、维西县建设蒜种扩繁基地超200公顷。

在“蒜苗+烤烟+烟套青花菜”种植模式下,不仅形成了“一年三熟制”高效种植,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蒜根分泌的蒜素还可抑制烟草病菌危害,有利于烤烟吸收土壤养分,形成优质烟,为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韩曙的带领下,目前甸南镇错季春蒜苗产业从制种到蒜苗生产,已在滇西北多个县发展,10多年来,累计种植1.3万公顷,惠及4万余个家庭。2017年,韩曙被科技部聘为全国科技活动周“万名科学使者进社区”活动专家;2019作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其带领开展的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专业领域,让农业科技成果在更多地区转化。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