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网易]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解决电力系统“卡脖子”难题获发明奖一等奖
来源:宣教中心     2022-07-22 14:39:09     【字体: 】    

来源:网易

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作为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心、科技创新主体和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将技术监督、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品控和基建调试、技术人才培养四项工作作为主营业务。曾参与调试多项重大工程,从1967年全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高海拔220千伏输电线路—220千伏宣昆线,到2016年,全国第一个省内直流工程—±500千伏永富直流工程。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的研究一直为电力行业解决着各种“疑难杂症”。

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公布,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联合长沙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攻关的“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配电网占云南整个输配电网的95%以上,穿越林区、厂房、城乡的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后会对周围物体放电并发展成温度较高的电弧使周围物体燃烧,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用户停电、触电伤亡等重大事故。以往在处置配电网接地故障时,常面临接地方式不统一、故障检测难度大、绝缘故障消弧难、故障保护隔离难等问题。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副院长王达达说:“云南省林地面积占比大,自然保护区多,配电网接地故障带来的触电及火灾隐患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组针对以上问题,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研发了配电网中性点经可控电压接地等多项核心技术的装置和设备,成功解决了配电网接地故障这一困扰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卡脖子”难题。在高压线接地故障发生的瞬间就能将故障点电压降低到零,有效地预防接地故障伤人、起火和停电事故的发生。

项目组首创的电压源柔性接地方式可以被称为“万能接地方式”,它能根据配电网运行的状态,实时调控零序电压,在不影响电源和负荷的情况下,让不同接地方式无缝切换,解决接地方式选择、调控的难题。“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两大跨越”,项目负责人、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配电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红文说,“设备迅速提升接地故障感知能力,把被动故障检测变为主动故障检测;而主动降压消弧技术则提升处理故障的响应速度,在200毫秒内瞬时将故障点电压抑制在300伏以下,彻底消除故障残余电流。”此外,项目组创新性地发明了高阻接地故障快速隔离技术,能够灵敏定位和隔离高阻故障,可以做到非故障区段不停电转供。

据悉,项目技术应用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火防治,实现200毫秒内消弧、高阻故障快速选线保护跳闸及9次故障成功消弧,有效消除了人身触电及山火风险。

项目组攻克了“瞬时故障安全消弧、永久故障快速隔离”的国内外技术瓶颈。获授权发明专利88项,其中降压消弧专利获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授权,获得了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到目前,项目研发的成套装备已通过中国电科院等权威部门的产品检测并推广至全国20个省市,其中可控电压源接地装置在国内成功运行应用200余套,检测、保护与隔离装置应用近万套,近三年新增销售额约9.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据介绍,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近年来着力推进技术监督、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品控和基建调试、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有力支撑了云南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