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滇经济 记者:张怡 实习生:邓珠拉姆
8月16日至20日,第4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昆举办。几天时间,科技合作高层论坛、中国与南亚国家部长双边会、技术推介与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中国与南亚科技领域专家商讨交流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共议区域科技合作政策和机制,促进区域内各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4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 ·
交流合作结硕果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下,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支撑产业的关键力量。会议期间,业内专家聚焦不同产业,对国际科技合作提出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希望能与南亚各国在开展联合研究上继续加强合作,让更多辣椒品牌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提议,加强中国—南亚合作,在各国相关部门支持下,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区域性发展。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亚太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普丽缇·索尼介绍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合作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国—南亚区域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共同促进技术转移与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广军指出,近年来,中国和南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中国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117个国家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参与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他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凝聚合作共识,与南亚各国加强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共同完善多层次合作机制。要夯实科技人文交流,巩固友谊纽带,支持构建全方位科技交流网络,不断增进双方科技界的互信和友谊。要构建高水平合作平台,提升合作效能,在扩大人员交流规模,建设科研合作平台上开展长期稳定合作。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合作,聚焦共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转化和共享,惠及区域各国人民。
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首批援外设备抵达马来西亚。云南天文台供图对于国际科技合作,尼泊尔教育与科技部部长阿肖克·库马尔·拉伊表示,中国与尼泊尔在贸易、投资、文化、学术和民间关系等领域交流日益增多,相当数量的尼泊尔学生在中国学习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学科,是中尼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未来,通过财政和技术援助、技术转让以及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南亚与中国在研发和创新领域还有着巨大合作潜力。
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全省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工作,中国—南亚科技创新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连续举办3届以来,组织开展了30多场多双边技术转移对接活动,培训南亚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转移经理人100多位,促成了80多项合作项目的签署落地,推动区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
重点项目觅商机
第4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技术推介与对接会现场,一本300多页厚的项目技术汇编手册送到了各个与会嘉宾手中,涵盖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9个领域近200个项目。项目发布的同时,与会嘉宾也展开了推介,面对面交流技术。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王作斌介绍了关于光电/生物纳米检测与制造。其中,激光干涉光刻系统主要应用包括减少反射、减少摩等,应用在光栅、偏振片等领域。单细胞多维信息纳米检测系统可应用于健康食品、化妆品检测和设计等领域。
鼎宏知识产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卿介绍了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的建设、服务内容。该平台可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已实现多项技术转移成果交易,目前上线知识产权成果20多万项,举办线上线下培训20场,线下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技术推介与对接会。图源鼎宏知识产权服务集团尼泊尔Ekamt工程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库什·库马尔·乔希介绍了当地经贸合作、资源优势、贸易政策等内容。他谈到,中国和尼泊尔在中草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良好的合作潜力,希望中国客商能到尼泊尔进行投资。
经过对接,中国、南亚完成了一批务实合作。小麦单倍体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合作共建、中国—印度技术转移合作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南亚国际技术转移智能平台共建合作、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合作和中印商贸服务合作等6个项目现场签约。
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光兴表示,接下来,云南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善面向南亚的创新平台网络,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全面提升与南亚国家“科技相通”;加大力度与南亚国家相关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区域发展;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深入实施“智汇云南”计划等,进一步加强与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