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云南网 记者:彭锡
11月15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东盟秘书处主办,省科技情报院、中国—东盟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昆明开幕。
本次研讨会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使命”为主题。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国家,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管理团队、东盟能源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等国内部分省区市相关部门代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会议,就加强中国与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技创新与合作进行交流研讨,携手共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创新平台。
据介绍,云南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22年,云南与东盟贸易额1273.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的38.1%,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37个联合创新平台、1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7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外科技合作力度持续加强。
近年来,云南在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各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我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四项指标全国领先。此次研讨会旨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创新平台,进一步凝聚智慧、增进友谊、促进务实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智慧和力量。
会议邀请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东盟能源中心经理佐勒菲卡尔·约奈伊迪,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陈文,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亚洲社区经济技术发展学院高级专家瓦特拉邦·拉维察,国际金融论坛专家委员会绿色金融专家、腾讯集团碳中和高级顾问吕学都等,围绕碳排放国家自主贡献、东盟国家能源政策规划、极端干旱成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减少碳排放前景、气候创新促进机制等前沿重点领域作主题报告。
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普洱学院,以及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15位专家学者,围绕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工作现状、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风险等作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