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学习借鉴县域科创“新昌模式”
来源:高新技术处     2023-04-27 10:52:00     【字体: 】    

编者按

浙江省新昌县大力探索新时代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小县大创新”,形成了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科技创新“新昌模式”,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创新驱动新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近日,省科技厅赴新昌县实地调研,形成《小县大创新的科技“密码”——县域科创的“新昌模式”》,借他山之石拓宽云南创新发展新思路。

小县大创新的科技“密码”

——县域科创的“新昌模式”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浙江省新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资源小县,没有高铁不通铁路,面积仅12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近年来,该县铁了心抓创新,大力探索新时代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形成了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科技创新“新昌模式”,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培育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16个以及国内行业市场份额第一的产品25个,一首“小县城、大科技”的协奏曲正在激情演绎,创新驱动新昌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2022年,全县GDP为564.75亿元,同比增长5.0%,是2015年的1.65倍,年均增速达7.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99.46亿元,是2015年的3倍,年均增速达17.28%。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大交通)等主导产业巩固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0.09亿元、同比增长9.3%;新兴产业增势良好,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数字经济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12.5%、12.4%。

创新蓝图绘到底。新昌县政府把创新作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的路子,在选准以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战略产业为产业发展主体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科技创新。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昌相继出台了《新昌科技创新20条》、《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幅不低于15%,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每年根据企业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政策的精准度、企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同时,做到“五个100%”兑现,每年兑现科技政策性财政补助资金超过5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近4亿元。

“一把手”推创新。新昌锚定打造“创新生态最佳县”目标,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服务理念,设立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当“创新行动队长”,每周安排创新改革相关活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创新改革工作,每季度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创新改革工作。此外,新昌成立了县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党委、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抓科技抓创新的组织机制,增强科技、发改、人才、经信、财税、金融等部门在政策和工作上的协同性,既做政策供给“加法”,又做企业负担“减法”,还做助企服务“乘法”。

当好科技“店小二”。政府主动当好科技“店小二”,通过办事“零跑腿”、服务“零距离”、知识产权保护“零缺位”,全心全力为企业提供服务。设立“云上科创局”,构建跨界整合、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决策运行机制,实现科技核心业务流程再造、一网通办、闭环管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建强科技部门、企业首席科技官、科技联络员、科技创新专家和科技中介等5支服务队伍,提升基层科技工作实效性。深入开展“科技解难、创新制胜”助企纾困专项行动,服务对象覆盖3大主导产业群、9个细分产业集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专家服务团作用,提供“一对一”、“保姆式”、“全程化”服务,精准帮扶企业减负降本、纾困解难、创新发展。

培育创新“参天树”。新昌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优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四级梯队培育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更多企业成为细分领域“领头雁”。截至2022年底,新昌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8家,创新指数位列浙江省第四,其中技术创新指数位列浙江省第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

政产学研融合解难题。新昌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研发机构,在纺机、轴承、制冷配件、生命健康四大行业布局创新联合体,率先开展纺机行业试点,建立由政府、专家团队、行业龙头企业三方组成的智能纺机联合体,目前已开发“针织物瑕疵在线检测”等3个智能化模块。同时,深化创新云上服务,巩固提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迭代升级“浙里产学研”应用,帮助企业借智发展。每年挖掘凝练企业攻关课题超过150项,引进集聚高校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3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近20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截至2022年底,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95%,依托“浙里产学研”应用发布各类榜单317个,达成合作20项,合作金额1062万元。

“内外联动”建平台。新昌坚持内外联动,在县内,不断提升智造科创带创新能级,加快推进高端科创园、海创大楼、科创集聚园、智能装备小镇小微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揭牌投运智能纺机联合体,引进落地绍兴市研究院联盟新昌分中心;在县外,瞄准创新资源富集地,建成投运杭州双城国际科创飞地,成立新昌—中关村科技人才港。鼓励企业在杭州设立科研机构,新昌县政府、杭州市政府、企业按照1:1:1比例予以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数量居浙江省各县市前列。

“筑巢引风”赋支撑。新昌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向创新团队和人才张开怀抱。近年来,成功举办“新昌531科技日·人才周”、“研究院院长新昌行”等活动,搭建常态化政府、企业、专家对话平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天姥精英”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大力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按照“科创飞地+高端科创园+基金”的思路,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高层次人才科创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与优先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县万人拥有人才量达2844人,企业R&D人员占比达11.33%,位居浙江省第五。

新昌县2015年和2022年对比情况表

创新主体数量

主要经济指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