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王华:节能减排逐梦绿水青山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4-09-18 10:57:55     【字体: 】    

扎根“有色金属王国”30余年,奔着“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实现最多和最好的金属产出效益”这一冶金行业绿色化发展目标,他把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技术做到“炉火纯青”,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喷枪设计和高端材料均匀精准加热的技术垄断,推动了我国冶金节能减排技术走向国际,他就是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获得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王华指导研究生科学分析实验结果

在冶金行业大熔炉里淬火成金

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是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也是节能减排领域亟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之一。

“冶金炉窑种类多,其中熔池熔炼炉和加热炉最为典型。”王华领衔的研发团队成员肖清泰博士解释,传统加热技术仅依靠加大燃料供应量强化供热,会带来诸多问题,如熔池熔炼炉搅拌过度导致喷溅冲刷严重,影响炉体寿命;加热炉加热温度不均匀,导致能耗高、金属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使用要求、成材率低等。

聚焦冶金炉窑强化供热过程不均匀、不精准这一典型关键共性科技难题,王华带领团队深耕细作,厚积薄发,提出了冶金炉窑动量—质量—热量传递过程非线性协同强化学术思想,建立了冶金炉窑全时空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创新了冶金热过程混沌流非线性强化与节能降碳基础理论及技术,研发了冶金炉窑旋流混沌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在熔池熔炼炉强化供热领域,突破了喷枪的自主设计难题,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先后构建了熔池气泡搅拌和氧组元定向传递协同调控机制,研发的旋流混沌强化供热系列工程技术与装备,实现了用最小能源消耗获得最大富氧气泡搅拌动能,从而达到强化热质传递、减小喷溅、提高富氧利用率和炉窑设备寿命的目标。在王华团队的努力下,冶金炉窑炉体寿命和喷枪寿命大幅提高、炉渣中金属含量和能耗显著下降。

同时,他还带领团队独创了高镁型复杂镍钴铜矿“闪速炉—顶吹炉—自热炉”三炉系联动的冶炼新工艺及其冶金炉体系,建成了世界首座全氧顶吹自热炼铜炉及富氧顶吹炼镍炉,攻克了该类资源铜镍分离的世界性冶炼技术难题,实现了国家战略金属资源利用的综合化。

王华带领团队攻克的多项技术不但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而且反向实现成果出口,部分技术及设备已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有力提升了我国冶金炉窑节能减排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初心如磐做真学问真产业

在冶金这一充满科学与神秘变数的研究领域里,王华始终如一,从东北大学走上求索之路,到毕业后攻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过程热能利用方向研究生,再到博士、日本留学,毅然回到云南这片红土地,王华切身感悟、践行也传承着创新科研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坚实严谨。

“深受我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泰斗陆钟武院士、原昆明理工大学校长蔡乔方两位恩师言传身教的熏陶。”王华谈起求学期间的最大感受,在他们矢志不渝地将个人所学和祖国富强融为一体的精神浸润下,王华自此也坚定了振兴云南冶金热能学科的目标。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美誉,如何把国家急需的战略金属高效清洁地提炼出来?王华心怀国之大者,1987年成为云南省及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热能学科方向招收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扎根云南边疆,跟随蔡乔方教授开启冶金节能减排专业之路。

“我喜欢下企业,一方面可以推广节能理念、节能技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掌握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王华在云南铜业、云南锡业、云南铝业、昆明钢铁等很多传统冶金企业都驻点过,面对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投资疑虑时,他反复解释沟通,并采用“小步快跑”“分步逼近”巧思,一点点在企业试验,一步步革新突破,让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逐步打消投资疑虑。

就这样边服务实践,边学习研究,当时年仅30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王华,从蔡乔方教授手中郑重接下工业炉窑节能科研的接力棒,带领团队系统深入地开展冶金节能减排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研发了第一代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并在留学期间念念不忘技术创新研究,将电饭煲煮饭的“火候”与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问题相类比,发现了一条实现冶金炉窑热量精准强化供给的新路径,研发了冶金炉窑强化供热系列技术与装备。

“通过迭代升级并应用改造相关技术,我们服务的冶金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由一吨标煤降低至一百四五十公斤标煤,投资成本当年实现返本,而且厂房上空都是蓝天白云。”王华介绍,“我们就是要让企业家相信依靠科学技术是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这就是王华带领团队追寻的最本真的热爱——做真学问、真产业。

王华团队系列相关技术也顺势推广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超过2000亿元、利润近百亿元,减碳3000余万吨,累计减碳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单年减碳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复杂难处理战略有色金属资源的低碳高效综合利用,为我国镍钴铜战略金属资源的供给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华指导研究生选择正确的前驱体作为实验原料 

传承托举逐梦绿水青山

实验室里,王华对研发设备如数家珍,举手投足间像是疼惜着自己的孩子,“每一项科学创新的背后都离不开优秀队伍的打造,每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都能撬动领域一隅的发展。”王华说他虽然不是科技巨人,但是就算只有“一米”的肩膀,也要托举起青年学者继续前行,这一刻,他具象化了冶金节能减排传承精神,也让云南冶金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未来可期。

早在2014年,王华就领衔创建了全省第一个依托高校建设的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创建了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创新型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保障国家有色金属资源和能源供给安全。

目前,平台汇聚了具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及300余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该领域学科带头人、大型企业高管150余人。

多年来,王华及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 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6 项。授权发明专利 112 件,发表 SCI 论文 215 篇、SCI 他引 7170 次。他个人荣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云南真金白银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的力度很大,科技工作者要自信自强。”王华感言,自己的成才是组织的精心培养,他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融合,云南有天然的独特优势,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冶金工业绿色发展潜力很大,冶金节能减排人才团队大有可为。

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背景下,推动能源消费与供给革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冶金行业产业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产品研发是王华及其团队的使命与目标。

“作为一名冶金节能减排领域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紧扣冶金工业节能减排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改善能源结构,完善节能减排创新链,用科技的力量把云南有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实现国家冶金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艰苦奋斗。”王华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