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云南日报]云南芒果:科技赋能别样甜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4-08-12 16:27:06     【字体: 】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陈云芬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芒果研究团队40余年持续创新,着力破解云南芒果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撑和引领云南芒果香飘海内外,惠及云岭千万果农,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聚焦种质创新利用 做强芒果“芯”

正值芒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帕拉英达、金煌、热农1号等不同风味的芒果,极大地丰富了云南人的果盘子。据了解,云南芒果种植面积180多万亩、产量130多万吨、产值近70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然而,云南芒果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仍有隐忧:区域性特色品种不明显、配套生产技术水平低、贮运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等科技难题困扰着产业健康发展。

多年来,为护航云南芒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研究团队依托国家、省、院的支持,在科技上不断创新突破,为云南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聚焦种业“芯片”,早在1980年,团队就开始了芒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建立芒果种质资源圃,通过“怒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热带水果良种引进及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实施,收集保存国内芒果属植物6个种,即长梗芒、扁桃芒、林生芒、泰国芒、冬芒、普通芒果,收集保存芒果种质资源1180份,其中野生半野生乡土资源751份,是全国野生半野生及乡土资源最多的芒果资源圃。

长期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芒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对云南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大小、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风味及流域分布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开展了芒果栽培品种糖酸组分分析;进行芒果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区域性及生产性试验等芒果品种选育工作。团队建立芒果核心种质基地45亩,配备有资源备份圃、种苗繁育圃、种质筛选圃、品种比较圃、技术试验及示范基地。筛选出具有较强适应性、早熟、晚熟、丰产、稳产等优异性状的芒果品种(系)44个;通过审(认)定品种19个,其中帕拉英达、南逗迈4号、金煌、贵妃、凯特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云热-5006、云热-5007、大寨黄心芒、圣德隆、台农1号、四季芒、圣心等8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杉林1号等5个品种通过省级认定。所育品种中,6个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主导品种、4个被列为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

聚力破解技术瓶颈 创新提质效

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中旬,云南均有芒果鲜果供应,而此前,云南芒果鲜果的销售期仅集中在6月到8月。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研究团队坚持全省“一盘棋”理念,根据云南芒果产区的自然禀赋优化芒果品种区域布局,推动云南形成“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特色芒果产业带,延长了云南芒果鲜果供应期3个月,让大家饱口福的同时,也提高了云南芒果的种植效益。

团队以种植区划为依据,指导云南区域芒果产业布局,在红河流域布局贵妃、台农等品种,在怒江流域布局帕拉英达、热农1号、金煌等品种,在澜沧江流域布局景东晚芒、金煌等品种,在金沙江流域布局凯特、圣心、热农1号等品种。通过在不同区域优化布局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芒果品种,有效解决了以马切苏芒、三年芒为主栽品种带来的上市期集中及三年芒纤维多、马切苏芒特殊松香味等消费者不太接受的品质问题,初步形成了云南芒果销售差异化的新格局。如今,云南芒果以口感香甜、品质优异、绿色生态著称,在省内外市场独占鳌头。同时,团队还利用帕拉英达、凯特等优良品种的耐贮性,结合冷链运输,将云南芒果源源不断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外市场。

从果园发现问题,到实验室解决问题,再到果园验证解决效果,团队用科技造福农民,近年来集成了26项技术、获专利授权22项、发表论文138篇。

集成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了云南芒果产业技术瓶颈的解决。例如,老树更新技术推进了全省芒果矮化种植,高接换种技术解决了快速换种、提早投产的问题,果园生草及抹花技术推动云南芒果果实品质向绿色、优质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团队把技术、专利等进行组装整合应用,形成一批复制性强、利用率高的模式,并以不同流域、不同模式进行有效带动。其中,以“元江文旅模式”推动红河流域芒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左右;以“华坪模式”为领头羊,推动“永仁模式”的形成,合力带动金沙江流域芒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左右;以“杉阳种养循环”模式为典型,推动一批农户脱贫致富,带动澜沧江流域芒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左右。

截至目前,团队集成的芒果高接换种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芒果矮化丰产技术、芒果果园生草覆盖技术、芒果林下套种魔芋技术被列为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团队品种和技术在全省的覆盖率达90%以上。

注重凝练发展模式 服务兴产业

保山市潞江镇白花村光照充足,终年无霜,是芒果种植的“宝地”,此前曾经历种甘蔗、咖啡两次失败。2007年,省农科院热经所党支部与白花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以芒果专家尼章光研究员为首的科技人员进驻白花村,帮助当地厘清产业发展思路,以“科研院所+合作社+村”模式,开启白花村种芒果致富的新篇章。团队通过推广适区芒果品种和配套技术、芒果林下间套种技术两次技术提升,推动白花村芒果发展到1.8万亩,年产值过亿元,果农年人均纯收入23000多元。

华坪县地处金沙江流域,早些年由于煤炭资源的不科学开发,造成荒山黑土,煤灰漫天。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研究团队实地考察,多方考证,把芒果列为恢复生态、发展产业的首选植物,以此破解金沙江生态保护与光热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从1991年开始,团队在华坪建立品种筛选圃,开展种苗、品种、规划种植、品种布局等系统科技服务,推动实现了华坪产业从“黑色”向“绿色”的转型。

“十三五”期间,华坪芒果产业遇到新的瓶颈问题,团队提出了差异化发展原则,把品种作为产业发展的命脉,筛选出凯特、圣心、热农1号等晚熟芒果品种作为华坪县芒果主栽品种,实现了华坪芒果错季销售,提高了果农效益。2019年,由于华坪芒果种植效益好,果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增加产量,造成果园土壤板结、有益微生物含量减少等问题,导致生产出的芒果果实生理性病害严重,果农经济效益受损严重。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团队借助科技特派团平台,协助华坪做了以“绿色、高效提升芒果果实品质”为主题的“十四五”芒果规划,特派团团长尼章光采用特派团研发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植技术、果园生草覆盖种植技术模式,实现了果园生产的芒果生理性病害从发生严重到无的良好转变,土壤问题得到缓解,除草成本降低150-240元/亩,果园产量增加30%,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尼章光为首的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研究团队走遍云南每一个芒果产区,科技服务无时差、无温差。“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果农对我们的需求,老百姓越是需要我们,我们这个大家庭就越是幸福。”尼章光深情地说,看到百姓因种芒果而鼓起来的钱袋子是团队最最幸福的时刻。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