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昆明安泰得锻造基础设施智慧大脑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5-09-24 15:41:43     【字体: 】    

“十四五”以来,云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生力军。2021年,云南省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云南省科技厅已遴选新型研发机构79家,覆盖14个州(市)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服务企业2650家,带动企业研发投入约9.41亿元。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的钢筋水泥正被一行行代码重新定义。成立于2002年的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完成股改,多年来不断破局传统基建行业的痛点与瓶颈,致力于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入选为云南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后,陆续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成为省内交通行业最大、全国交通行业领先的智慧建设管理信息化典型企业。

BIM参数化协同管理平台

破局基建瓶颈

“传统设计软件在处理桥梁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深化的问题上,往往需要推倒重来,根据施工信息模型需求重新建立桥梁施工模型”。安泰得数字化产品事业部负责人在电脑上演示道,“但现在,我们只需要在软件中选择桥梁骨架,通过快速替换施工深度参数化构件,软件就会依据预设规则,自动深化施工模型,并自动计算其工程数量。”

此时在高速运转的正是安泰得自主研发的“BIM参数化协同设计软件”,简单来说,这个软件允许多个团队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上实时协作,并且这个模型的所有元素都遵循智能的工程约束规则,能够自动调整和联动。“它解决了设计模型在施工、运维阶段无法拆分重构的行业瓶颈,实现了三维设计、建模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通过信息模型存储及共享关键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有效聚合及传递。”

区别于传统的设计软件,安泰得开展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不只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数字化改造,而是将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施工、运养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的贯穿与融合,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化与精细化。这种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基建中各环节信息孤岛的困境,实现了数据的“一生追随”,让基础设施从“沉默的钢筋水泥”转变为“有记忆、会思考”的智能体。

安泰得持续研发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就是采用自主研发的BIM参数化全生命周期协同建模、云原生一体化研发流水线、多模态领域模型构建等核心技术,在公路、铁路、水路、轨道、航空、水利、水电等行业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产业链协同管理的软件产品服务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产品服务,实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全产业链环节横向穿透式协同管理,以及各专业、各阶段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和周边环境三维创建、天空地一体监测、多源数据采集等全生命周期纵向数字化贯通。通过填补国内CAD/CAE/CAM软件核心技术空白,弥补了当前行业领域数据生产、采集、保存、利用方面的技术短板,补齐了行业数字化产业链关键环节。

自培育以来,聚焦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工程仿真与智能服务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泰得重点解决数字化生产、采集、存储、共享、应用以及产业数字化平台的技术瓶颈,为政府、地方和中央投资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等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正逐步构建以安泰得为中心、多个供应链外包配套的、从中心带外围产业生态圈,形成既能跨区域集聚创新优势资源,又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基于数字孪生的服务区应急疏散及智能管控平台 

深耕场景应用

技术成果只有应用在实际场景中,才能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最让我们骄傲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应用带来的实际改变。”安泰得运营中心负责人说道,“我们开发的‘政府数字化监管平台’为全国多个省、市交通建设提供全方位监管服务,整合关键数据,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提升监管效率30%以上,节约建设成本超5000万元。”

近5年来,安泰得投入自主研发费用1.5亿元,围绕工程建设数字化瓶颈潜心研发,先后承担国家级示范平台项目5个、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软件著作权83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全生命期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已在全国综合交通、能源基建、城市与园区建设等工程领域,服务项目超300个,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累计形成软件收入超过5亿元,在国内基建行业数字化领域具有较好的口碑和知名度。

走进安泰得的技术研发部,空气中回响着清脆的键盘敲击声与偶尔低声的技术讨论,电脑屏幕上流畅运行着复杂的三维数字模型,正是这支达200余人的研发团队,以高度的专注与极致的专业,将一行行代码转化为了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

“研发费用投入大和技术研发难度高一直是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双重考验。”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介绍,数字建造软件关键技术领域门槛高,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而且需要跨学科团队支持。为攻破这一困境,安泰得入选为新型研发机构后,通过“产学研用”联合,先后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双聘制、项目合作、共同研发等方式,不仅与中国交建、中国中铁等行业龙头企业,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技术攻关,还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整合底层平台资源,开展生态应用,实现科研与市场双向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态效益。

2024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发布的“交通行业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国产自主BIM平台”就是安泰得与中交BIM中心、北京构力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合作研发的成果,该成果为推动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中交集团首批600个项目中推广应用,带动整个中交所属设计、施工和运维集团建立“统建-应用-迭代-赋能”生产应用数字化转型正向循环生态。

此外,安泰得还协同参与试验检测,边坡、结构物和张拉压浆监测等设备智能化改造,共同形成数字设计、施工、运维、监管等一系列数字建造解决方案,形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已在云南、河北、浙江、湖北、甘肃等工程建设领域 200 多个重大区域、重大项目上应用,形成了良好的成果产业化示范效果。

 

多模态仿真平台的研发探讨 

构建智慧生态

除了一直深耕的公路、水运、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行业外,安泰得还拓展了港口码头、石化等领域。“我们为去年开展的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数字化建设项目,提供了数字化全过程BIM咨询服务与平台应用,在港口码头业务领域树立了具有安泰得特色的产业数字化品牌,成为智慧港航数字化建设标杆项目。”安泰得研发团队成员说道。

从一条智慧的路,到一座智慧的城市,再到一个智慧的生态,安泰得的创新之路正在不断延伸。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安泰得构建了可纳管全球基础设施领域主流厂商及主流框架的算法人工智能中枢系统,可快速对外形成并输出通用的人工智能能力。目前,已基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通过持续不断地训练、优化,构建了专业的工程超大模型技术体系,形成覆盖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核心业务,并持续扩展。

“‘3D点云AI自动提取单体逆向建模软件’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代表现实世界的海量散乱点云数据,自动识别、分类并重建为结构化的、可编辑的、由单个对象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它为既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扩建和智能化运维管理等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成果为安泰得2024年自主研发,在浙江甬台温高速北段数字孪生基础模型平台建设项目、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开展应用,并获得市场认可。

面向未来,安泰得将依托在基础设施设计、施工、运养全产业链积累的行业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优化,打造具备强大的行业理解与推理能力的基础设施多模态领域模型,形成覆盖基础设施建、管、养、运全生命期核心业务,并持续扩展,为基础设施领域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