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典型交流材料之九
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开展科技帮扶示范
大理州宾川县华侨庄园
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大理宾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的龙头企业,是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一个地方科技型农业企业,宾川县华侨庄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承担社会责任,自成立之时就以推动宾川葡萄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为己任,将公司发展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灌溉技术、设施设备和专家团队,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采取“党支部 + 龙头企业+ 科技扶贫+ 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 的 6+ 扶贫模式,开展智力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五位一体”精准扶贫。
一、科技扶贫模式
华侨庄园作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充分利用宾川独特的气候资源和产业基础,发挥园区聚集科技资源、培引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提升科技素质的优势,在公司扶贫点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了科技扶贫新模式。萂村村委会是全县 23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ー , 辖区有 8 个自然村 21 个村民小组 , 有农户 1741 户 6235 人 , 居住着白族、汉族、傈僳族三个民族 , 其中白族占 90%。全村设 1个党总支 9个党支部 , 有 222 名党员。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89 户 623 人。萂村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文化旅游观光前景,原来常年以种植玉米、蚕豆、稻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华侨庄园运用先进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王世平等 11 位岗位科学家指导下,在大营萂村建设了 200 亩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滇西扶贫示范基地,引导 14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 龙头企业 + 科技体系 + 合作社 + 贫困户 + 基地”的 6+ 扶贫模式,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开展产业扶贫,华侨庄园负责标准葡萄园的规划设计、技术支持和销售,并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脱贫致富。
二、“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措施
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宾川优质葡萄产业,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户需求,以智力扶贫,开展免费教育培训;以金融扶贫,联合银行调动资金支持农户发展;以产业扶贫,精心培育打造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以科技扶贫,引进、研发、推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以转移劳动力扶贫,接收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增收渠道。通过“五位一体”的措施开展精准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出路的困难,全方位、持续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一)智力扶贫拓思路
扶贫必扶智。华侨庄园围绕宾川葡萄产业,整合各方资源,全力配合宾川县开展智力扶贫。
一是实施教育扶贫。2016 年 1 月,宾川县人民政府、云南开放大学、宾川华侨庄园开展“政、校、企”合作,在华侨庄园成立宾川县终身教育学习中心,启动实施了“千万计划”项目,计划用 3 年时间培养 1000 名农民大学生和
10000 名新型职业农民。让宾川农民可以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农民通过不少于两年半的学习,在完成学分后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学历,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大学。目前,已免费招收 629 名农民大学生就读。
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华侨庄园承担了宾川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以“云南省农技协葡萄栽培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交流中心” 为平台,开展免费教育培训 500 余场,培训 1.5 万人次。其中,对边远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场培训 5 期 1500 人次,为贫困农户学习技术提供了机会和平台。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积极推广葡萄栽培实用新技术。
三是建设众创空间。公司在园区内成立宾川华侨庄园众创空间,为宾川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引导华侨庄园乃至宾川县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众创空间集聚,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成“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利局面,吸引宾川县大批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葡萄种植新技术、食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感兴趣的创新创业意向者加入创客空间。
(二)产业扶贫保增收
华侨庄园运用先进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开展产业扶贫,提供标准葡萄园的规划建设、技术支持和销售支持,并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引进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推广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在 8个自然村 21个村民小组进行推广应用,建档立卡贫困户 189 户 623 人受益。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报酬、基地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每年收益不低于 2 万元。
(三)金融扶贫强动力
华侨庄园创新金融合作方式,争取银行贷款政策,让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户获得金融扶持。一是与富滇银行宾川支行启动战略合作,争取到 2 亿元“金果贷”授信,以“企业 + 农户 + 银行”的合作创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葡萄产业;富滇银行“金果贷”通过水果权证作抵押,华侨庄园作担保,农户每亩可贷款 2.5 万元,以保障果园改造升级和生产垫本。二是与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作,整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贷的 5 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通过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贷款入股定期分红和参与经营的模式,解决边远山区贫苦户难以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缺资金的两大难题。
(四)科技扶贫添活力
华侨庄园通过打造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灌溉技术、设施设备和全国顶尖专家团队,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服务宾川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技术引进。华侨庄园先后引进了无土栽培、潮汐式育苗等先进技术,使葡萄达到 5个月挂果、一年三熟,葡萄产量达到传统种植的 2-3倍,提高葡萄种植效益;引进了以色列先进的灌溉设备、荷兰普瑞瓦控制系统及美国尼尔森的微喷灌溉技术,实现了节水灌溉及智能化管理,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二是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建立“农业部植物营养与生物肥料重点实验室云南工作站”、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王世平工作站”、省科技厅“张才喜专家工作站”、省财政厅“云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宾川试点)运营中心”。
三是技术合作。华侨庄园围绕葡萄产业发展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瑞莱肥料公司、泰谷生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土壤保护与改良、优良品种选育、节水节肥、节能减排、节本增效等技术研究;公司是美国瑞莱肥料有限公司水肥一体化研究中心、数字化农业应用示范点、美国 Qal 实验室中国分站云南宾川检测点。公司所使用的肥料均由美国瑞莱公司根据测土配方专门定制。
四是制定质量管理标准。为保障葡萄的产量及质量,华侨庄园制定了宾川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葡提果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实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五)劳动力转移助增收
2016 年宾川县通过大力实施“千人劳力转移·助农增收脱贫”工程,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华侨庄园积极响应号召,接收劳动力转移 70 余人到公司务工,每天工资不低于 100 元,让贫困农户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提升了科技素养和劳动技能。
三、科技扶贫成效明显
(一)经济效益
科技示范基地建成后,通过标准化种植,每亩成本降低 2000 元,产量不变、质量提升后,新增收益每亩不低于 5000 元。依托宾川水果品牌的建设和销售,实现果品销售 2500 万元,间套种销售 150 万元,辐射带动葡萄新增种植面积 1 万亩。
(二)社会效益
1.通过葡萄品种引进、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解决了宾川葡萄品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等问题,葡萄产业发展与宾川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契合,进一步提升了宾川“中国葡萄之乡”的品牌效应。
2.通过葡萄标准化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提高贫困农户种植葡萄的技术水平。通过建立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增强了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为宾川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