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 美丽木央跨越发展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2018-05-02 00:00:00     【字体: 】    

科技扶贫典型交流材料之八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 美丽木央跨越发展

文山州富宁县木央镇人民政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自 2015 年8 月挂钩帮扶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推动木央镇、木令村脱贫摘帽,推动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木令村委会位于富宁县木央镇西北部,国土面积 38 平方公里,下辖 27 个村民小组,属木央镇 11 个深度贫困行政村之一,全村居住着苗、瑶、彝、壮、汉等五种民族 717 3417 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由于地处典型的石漠化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民可利用耕地少,土地贫瘠,水资源稀缺,群众居住环境恶劣,资源极度匮乏,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全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开展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68 765 人,其中 2014 年脱贫退出 32 150 人,截至2014 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18.8%。两年多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紧紧围绕贫困行政村退出 10 项指标和贫困户脱贫 6 项指标找准定位、集中攻坚、精准发力、突破瓶颈,累计争取并整合投入 3465.04 万元,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至 2016 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 2.74%,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贫困群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经 2017 2 次动态管理工作后,现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26 563 人,至 2017 年底有 3 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能脱贫、1 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返贫和 9 户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 1.25% 

二、创新工作,帮扶出实招

(一)高度重视,多举并行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定期围绕扶贫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并设立云南省科技厅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统筹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明确了厅七个工作组及各帮扶联系人、厅派驻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厅领导的分工和相关业务处室的责任,坚持抓中心、干本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细化措施。为积极配合富宁县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的落实, 认真履行挂联单位“挂包帮”职责,省科技厅立足自身工作职能,结合富宁县、木央镇的总体规划及木令村实际情况,在深入“转走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驻村扶贫工作规划(20142016 年)》等文件,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指明了路径,提出了措施,完善了机制。

三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两年多来,云南省科技厅厅长徐彬、党组书记李松林、原党组书记李红民等领导纷纷带队深入富宁县调研和帮扶慰问达 520 余人次,为贫困户送上慰问物质和慰问金,表达深切的关心和深情厚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帮扶计划,助力脱贫攻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精选队员,助力脱贫。省科技厅始终坚持遴选素质优秀、能力强、作风实的工作队员深入基层锻炼,选派 1 名正处级干部与 1 名副处级干部分别挂任县委副书记与县委常委统筹全县工作、选派 7 名同志长期驻村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遴选 1 名挂职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上下联动、多方聚力,形成以厅党组为中心、以厅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为枢纽、以挂职扶贫干部与驻村扶贫干部为中坚力量的工作脉络,确保目标在一线精准落实、问题从一线深入发掘、困难由机关多方协调,促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有序、强力推进。

(二)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帮扶责任

为确保木令村按期整村脱贫出列,省科技厅结合自身职能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出实招大力开展帮扶工作,除自身设计实施科技项目外,还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木令村进行帮扶,极大地改善了木令村及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省科技厅按照制订的《云南省科技厅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五个方面 20 项工作内容”为切入点,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积极协调,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1.逐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补齐农村住房建设短板,清楚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是农村地区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针对以上问题,云南省科技厅争取并整合投入 1445.1 万元大力促进木令村人居环境改善。

一是投入 795.6 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地区住房条件。投入 621 万元于木令村建成 60 户民族特色钢结构抗震安居房;投入 174.6 万元完成木央镇 14 户危房改造或加固。

二是投入 142.5 万元用于解决群众夜晚出行照明问题。投入 72 万元于木令村委会安装 200 盏太阳能路灯,实现 15 个小组和居民街的照明全覆盖;投入45 万元于木央镇所辖范围安装 125 盏太阳能路灯,实现木央镇 6个集市、18 个村委会以及村级小学太阳能路灯全面覆盖;投入 25.5 万元为磨子湾 7 户每户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彻底解决磨子湾村的照明问题,同时也结束磨子湾村没有电和没有电视的历史。

三是争取并整合投入 507 万元用于垃圾池、活动场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丰富农村活动。投入 52 万元于建成 20 套垃圾池与焚烧炉,解决木令村垃圾成堆的环境问题;投入 60 万元实施“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建设发展规划科技示范”,为木令村美丽乡村、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协调云南省民委 395 万元支持木令村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已经完成 4个村小组活动广场、活动室以及入户道路的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云南省科技厅争取并整合投入875.8 万元大力推进木令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争取并整合投入 300 万元解决出行难问题。投入 250 万元实现了 9 条共 16.4 公里进村道路的硬化; 协调省财政厅 50 万元支持木令村委会 3 个村小组进村入户道路的建设。

二是争取并整合投入 575.8 万元用于解决石漠化地区饮水难问题。投入120.8 万于木央、睦伦等 6 个村庄建设 6 套太阳能光伏取水系统,解决 2600 多人、1100 多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投入 430 万元于木令村实施太阳能光伏取水与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木令村委会地区 3000 余人、2845 头(匹)大型牲畜的饮水困难;协调省水利厅 25 万元支持小木恩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实现小木恩村58 户群众自来水入户。

3.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省科技厅围绕富宁县、木央镇发展规划,结合木令村实际情况,投入 845 万元引导富宁县及木令村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 400 余人增收致富,并逐步建立“合作社 ( 村委会 )+ 贫困户 + 资源入股” 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1)投入 350 万元发展木令村肉牛养殖,扶持发展养殖合作社 1 个,建成1 个肉牛养殖基地,可实现年盈利 40 万元;扶持 7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自养一头能繁母牛,预计可实现年增收 4000 / 户;

2)投入 100 万元发展石漠化地区经济作物种植科技示范,围绕香椿、苦参、小米椒等发展特色种植业,建立“村委会 + 农户 + 土地资源入股”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3)投入 245 万元开展中药材与草果种植示范、开展林下套种技术等,支持木央镇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和新办法。

4)投入 150 万元支持富宁县实施民族贫困地区新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进行香椿、冬瓜树、苦参和小米椒等经济作物育苗基地建设及示范推广,以及支持新华镇建设蔬菜培育基地。

4.全民素质不断提升

为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综合能力素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就业技能, 提高就业输出,改善生活现状,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协调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深入木令村开展“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3 次,为当地群众开展支农惠农政策宣讲、肉牛养殖与疫病防控、生猪养殖、民族刺绣等各类讲座和培训 28 26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技能。为了提高村民节能意识,保护环境,投入 60 万元为木令村所挂钩的村小组提供 16 套节能干燥设备,并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等。

(三)多点并进,不断夯实精准扶贫成效

1.将增强教育扶贫作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加强教育扶贫,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帮助贫困群众、贫困家庭走上持续致富道路的重要措施。

一是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协调教育厅对木令村委会转宝福合希望小学进行综合楼、宿舍楼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和住宿条件;选派木令村转宝福合希望小学及木央镇中心小学共 6 名教师,分两批前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丘北中学参加培训,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牵头组织“一起未来”助学行动组每年到富宁开展一次爱心助学活动;协调云南师范大学基教集团胡克州校长、初中数学和物理学科教师共 4 位名师分为三组,分别在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富宁县民族中学开展培训。

二是多方聚力,关心关爱青少年。在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云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富宁县 9 名优秀高中学生代表参加三乐游学教育基金举办的以“怀揣梦想·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第六届国内社会人文公益学之旅,培养青少年热爱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的热情,加坚定青少年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协调开展开展了“安全、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夏季儿童常见病预防和治疗》《保护自己,避免性侵害》健康安全知识讲座,使 578 名学生受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向木令村转宝福合希望小学捐赠书籍与文体用品等,合计 0.33 万元。

2.将落实健康扶贫作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

加强健康扶贫,提升农村地区群众医疗服务水平,是巩固脱贫成效,杜绝因病返贫的重要措施。

一是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在木令村委会组织开展 5 次“名医义诊”活动,组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鸿翔一心堂、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等单位近 50 余名医疗专家 4 批次赴现场义诊及免费发放了价值10 万余元的常用药品,受益群众达 5000 人;在木令村委会卫生室开展“乡村医生培训”4 12 人次,提高了当地医生诊疗水平。

二是协助困难群众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帮助木令村委会贫困户完成急诊医疗费用报销;挂钩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联系医院治疗肺结核、胸膜炎,驻村扶贫工作队协助办理相关转院手续并送到昆明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捐赠 2000 元慰问金。

3.将提升社会帮扶力度作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补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和慰问活动,对贫困群众捐款约 5 万元;协调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北京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向木令村及贫困群众捐赠的毛毯、羽绒服、100 台家佳暖炉灶等物资折算合计 150 万元;协调捐赠木令村桌椅、电脑、打印机、广播设备、乓球桌、健身器材、15 桌厨餐用具等物资,共计 6.1 万元,进一步提升当地基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 ;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全体干部职工帮助挂钩的贫困户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通过精准木令公众号及微信朋友圈等信息传播方式组织开展捐献物资活动,收到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寄往富宁县田蓬村委会和木令村委会的包裹 82 箱,爱心物资共计 2506 件。其中,木令村委会收到包裹 32 箱,爱心物资 1006 件(儿童衣物 559 件、成人衣物 353 件,其它鞋帽等 94 件),以及爱心捐款 7350 元和价值 600 元的书籍。

4.将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

坚持“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以党的政治优势盘活资源, 用党的组织优势凝聚力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推进基层党建融入扶贫、服务扶贫、引领扶贫。

一是协助配合木令村“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相关工作,做到驻村扶贫和换届选举两促进,两不误;

二是组织召开木令村庆祝建党 95 周年党员大会及党员“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基层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厅机关、直属单位与木令村党总支共开展了 16 次“省科技厅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座谈会”,确定了共建内容,共上一堂党课、共过一次组织生活、看望老党员,并向木令村党总支捐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学习资料以及党章、党徽等,紧密党的组织建设;

四是通过开展“双一双”支部共建活动,为共建支部提供价值 6330 元的办公桌椅、蔬菜种子等需求物资,为解决更多的基层需求提供保障;

五是积极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党员到昆明参观学习种养殖等项目,通过党员的力量带动群众投身到产业发展中。

六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村民逐步脱贫发展了,但村容村貌还比较差。为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营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总支带领和发动村民开展“共同携手,创建清洁家园”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多次组织活动,为广大村民创建了一个优美、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村民的环境意识和卫生习惯有了较大提高,村内环境的脏、乱、差情况有了极大改善。下一步将为各村小组制定门前卫生三包的乡规民约,确保村内优美、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长久、可持续。

(四)抓动态管理,落实扶贫真精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首先要打牢基础,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的重要指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坚实基础。2017 6 16 日开始,驻村扶贫工作队与镇村干部组成木令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队,实事求是,严格程序,压实责任, 切实解决木令村委会漏评、错评和错退问题。经过两轮动态管理,识别错评 51 户, 返贫 1 户,漏评(新纳入)9 户后,木令村委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26 563 人,其中云南省科技厅挂钩帮扶 17 个村小组 9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392 人。截至2017 年底未能完成脱贫的有 12 户,贫困发生率为 1.25%

(五)抓思路创新,进一步拓宽扶贫思路

两年多来,云南省科技厅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之举,努力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多途径组织开展培训和学习,着力提升当地群众、干部眼界和视野,激活内生动力。

1.省科技厅通过多次组织部分贫困户代表、产业带头人到全省各地产业基地参观学习,使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众内生动力。2017 年,省科技厅组织产业带头人与贫困群众代表到师宗县起点胡蜂养殖有限公司参加胡蜂养殖技术培训,探究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现已建立了 2 个胡蜂养殖基地,成功培育蜂王 1100 余对,木令甜蜜事业开始起步。

2.通过“2017 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合作项目洽谈,形成开发富宁黄牛资源、建设高档黄牛生态养殖基地的战略合作意向,拟对富宁县境内的高峰黄牛及其产业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意向投资估算为 1 亿余元,每年收购木令村肉牛不低于 1000 头,带动项目区养牛户 300 户以上。

3.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户积极性

一是精心搭建并运行“精准木令”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精准扶贫工作动态,展现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搭建起沟通交流精准扶贫工作经验的渠道。

二是完成《一幢房、几头牛、一个脱贫梦》、《心怀感恩干劲足,脱贫致富有盼头》等微视频拍摄工作,用致富故事带动更多年贫困户坚定“我要脱贫” 的思想。

三是设计、制作了木令村精准扶贫展板,将部分村规民约、扶贫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了展示,极大地宣传了木令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调动群众的脱贫致富积极性。

两年多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立足于精准扶贫,争取并整合投入扶贫资金3465.04 万元,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下足工夫,想方设法找准发展定位、用活政策资源、选好产业模式、整合有利资源、突破基础瓶颈,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木令村这片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帮扶工作的辉煌篇章,用真真切切的情谊积极发挥优势为富宁县协调项目、争取资金,为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助力,肩负神圣职责 , 履行光荣使命,在实干中体现责任担当,在实干中展现代表风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返乡青年的科技扶贫梦 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