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提案会办要求,结合省科技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对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171号“关于促进云南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创新支撑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链延伸
“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围绕延伸中药(民族药)产业链,支持药食同源品种研究、健康产品开发、大品种和独家品种二次开发、经典名方开发,构建研发创新服务平台,有效支撑产业发展。2019年销售超亿元的中药品种有54个,其中:销售超10亿元品种有3个,分别是云南白药气雾剂、三七饮片、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销售超5亿元品种有4个,分别为血塞通软胶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胶囊、红花逍遥胶囊;还有包括血塞通片、灯盏生脉胶囊、排毒养颜胶囊、龙血竭片、舒肝颗粒、虎力散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等一批品种销售超亿元品种。
(一)支持药食同源品种研究和健康产品开发。以三七、天麻、石斛、茯苓、当归等为重点品种,为打造一批保健品行业的大品种、大品牌提供科技支撑。制定三七花和三七茎叶地方标准、气血康口服液“鲜三七”专属标准,“三七”和“天麻”中药材、“三七”种子种苗3个标准通过国际化标准组织(ISO)认定,三七皂苷和灯盏花素通过美国FDA认可的GRAS论证,为云南中药走出国门迈出重要一步。三七蜜片、三七伴侣等大健康产品上市,贝泰妮公司薇诺贝贝舒润滋养霜系列新产品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登记证。近年来,基于云南道地中药材有效成分研发的云南白药牙膏、薇诺娜功能护肤品为代表的健康消费品异军突起,丰富了中药产业链,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支持优势中药品种二次开发。组织开展特色中药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道地药材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关键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对黄芪注射液、云南白药气雾剂、注射用灯盏花素、血塞通、云南红药胶囊、龙血竭片、参七心疏胶囊、百贝益肺胶囊等中药大品种和特色中药大品种,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生产技术改造、质量标准提升、临床再评价等研究,实现中药生产的智能化,有效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通过临床再评价的反馈,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积大制药正在开展中药大品种盆炎净颗粒和益康补元颗粒的二次开发。华润圣火开展血塞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大样本临床研究,血塞通软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及冠心病研究。生物谷药业开展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物质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突破中药复方物质成分研究的瓶颈。龙津药业开展注射用灯盏花素再评价。神威药业完成了彝药丹灯通脑胶囊、丹灯通脑软胶囊的标准提升工作,并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版)》。植物药业开展云南红药胶囊大品种二次开发,特殊濒危药材槲蕨野生引种驯化和人工种植研究。注射用血塞通申报增加100mg规格获得批准;特色民族药灯银脑通胶囊工艺提升和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已确定优化后的工艺参数。
(三)支持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研发。省科技厅围绕配方颗粒、经典名方、医院制剂的研发,创新支撑现代中药发展。支持神威药业、新绿色药业、鸿翔中药等企业开展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和应用;支持昆药集团开展清胃散及济川煎2个经典名方的“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研究;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省中医院等机构开发医院制剂。省中医院的清瘟解热合剂和健体抗疫合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获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在我省定点救治医院和湖北受援单位有4000余人服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在缅甸、老挝等国家新冠肺炎患者中免费使用,被写进老挝第二版国家诊疗方案;神威药业完成了4个彝药院内制剂的标准提高;中药天然药1类新药KPCXM18获得临床批件。
(四)支持中医诊疗临床研究。省科技厅在2021年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重大疾病精准医疗及中医特色病种临床研究”方向,单列“针对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开展中医诊疗方案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及用药特点的研究”,根据项目特点,研究制定了符合中医药科技创新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中医药领域专家,进行单独评审。
(五)打造中医药研发创新平台。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安排中医药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财政科技经费2322万元,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设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药用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药和民族药新药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等中医药领域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展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加快云南省中医药成果技术转移示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科技厅将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中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中药材资源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良种繁育、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饮片开发,包括标准提升和工艺改进、新适应症挖掘、科学基础研究在内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经典名方开发,创新药和健康产品开发,中医药康复器具研发等领域,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省实验室建设,以及云南生物资源数字化集成中心、中药(民族药)第三方检测和国际化注册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本土中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队伍。
(二)培育打造“云药”品牌。系统梳理筛选出疗效确切、市场认可、剂型先进的中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开展重点培育。着重开展以疾病为线索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中药上市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评价研究。进一步挖掘开发民族民间祖方、验方,重点选择经长期临床应用,验证疗效确切、药用安全、特色显著的经方、验方,储备一批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新药品种,形成覆盖预防保健、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的全生命周期产品集群,打造中药(民族药)大品牌。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4月2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蓉,0871-6313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