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163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高新技术处     2022-04-13 16:22:25     【字体: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按照提案会办要求,结合省科技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对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12050163号提案——《关于加快以创新为核⼼的产业政策调整,重塑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新优势的提案》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供参考。

一、围绕产业链聚焦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省科技厅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积极提供科技支撑。在锡、锗、铟等金属锭产量居全国第一的产业基础上,形成了以贵金属、锡、钛、铜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以锗、铟、砷、蓝宝石等为基础的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产业,以精细磷化工和石油化工为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我省新材料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2022年,分两轮次对重点产业开展技术需求梳理工作,征集并归档技术需求400余项,其中新材料领域134项。按照“总体策划组织,分步立项实施”的方式,聚焦全省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组织实施了共60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安排财政科技经费53925万元。其中,支持有色金属领域科技计划项目32项,安排财政科技经费26840万元,其中2021年支持16275万元。2022年拟立项15项,拟支持省级财政经费10850万元。

二、推动有色金属产业信息化、绿色化发展

(一)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一期)取得新进展。2018年,云南省启动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基本建成了国内首个稀贵金属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1.7万核)计算平台、全国首个包括11类稀贵金属新材料基础参数数据库全面建成,已积累稀贵金属参数数据541万条,突破了30余种包括高通量计算软件/算法、数据挖掘技术、产品关键技术及新材料等,支撑了高纯铟、相变散热材料、锡基阻燃剂、钛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相关数字化生产线建设稳步推进。材料大数据驱动稀贵金属新材料的协同创新研发体系正加速构建,为全面支撑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和集群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有色金属领域取得新突破。一是高纯材料取得新突破。高纯硒制备技术在硒物料的预处理上已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制备5N高纯锌的最佳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真空蒸馏提硒产品品位提高到99%。围绕半导体用高纯砷制备,开展“粗砷真空升华脱杂提纯—氯化反应—多级精馏提纯—氢气高温还原—脱氧”等全流程工艺与装备优化研究,并建立年产30吨高纯砷示范线,解决半导体行业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二是绿色铝产业取得较大进展。铝灰系统并入拜耳法系统运行后,整个系统中氟、氯离子平衡状态及系统杂质含量的变化。通过建立分析方法,准确掌握了系统中液相、固相中杂质含量情况,建立了氟、氯等杂质的系统平衡。通过高固溶度强化及多元微合金化方法,对5G通讯用铝合金材料开展了强度提升技术研究,实现在铝合金材料强度提升同时保持其延伸率仍然可以达到2%以上。“交通用新型高强韧铝合金材料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析出粒子沉淀强化进而细化晶粒的作用,使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为296.3MPa和9.2%,较未细化变质的合金分别提高了17%和1.1倍。“高品质重载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一种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的高效节能熔炼方法,可缩短工序节拍约1h,完成低压铸造机台氮气充型系统的开发,提高了重载轮毂的产品铸造合格率。“赤泥绿色资源化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从选铁、选铁后赤泥选矿回收有价组分。以优先选铁资源化减少赤泥量,再通过选矿法回收选铁后赤泥中适用成分,同时利用建材化、土壤化,脱钠赤泥量提高到1800吨/天,回收碱72吨/天左右。三是绿色硅生产制造工艺均取得较大进展。有机硅合成用工业硅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完成了硅石预处理和组配、还原剂开拓和组配使用技术研究,建成硅石预提质工艺一套,硅石预处理后磷含量下降26.32%,钛下降率21.95%;完成单晶炉整机和单晶生长热场的研制,热场能在2400℃下提供稳定均匀的单晶生长所需的横向和径向温度梯度,保证了碳化硅单晶的生长,解决了碳化硅生长晶锭内存在大量应力导致后处理切片时过脆导致晶片碎裂的难题;实现原料三氯氢硅中磷、硼、碳、金属等杂质的高效去除,完成三氯氢硅提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万吨级生产装备集成示范。

(三)推进有色金属智能化、产业化。组织实施了“铜铅锌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智慧化协同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500KA超大型铝电解高效节能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了5G井下组网技术、无人铲运机远程控制技术首次突破了高寒高海拔地区井下穿脉内铲、运、卸矿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凭借在普朗地下矿山实现5G工业应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工业应用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和高海拔地区首个5G智能矿山,开创了有色金属行业“5G+智能矿山”建设的新版图。标志着我国“5G+智能矿山技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首次成功应用,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铜矿山增添科技新动力。

三、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产业链技术梳理工作

按照有关工作安排,针对我省绿色铝产业、光伏硅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围绕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开展了产业梳理工作,形成了《云南省硅光伏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云南省绿色铝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等3个产业梳理报告。在组织开展《云南省新一带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云南省贵金属材料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云南省铜铅锌材料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等产业的梳理工作。

四、坚持需求引领,造就产业科技人才

省科技厅不断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需求引领,培养和引进人才,更大力度实施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产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坚持需求引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截至目前,累计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37名(金属材料领域5人),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343人(新材料领域270余人),培育省创新团队278个(金属材料领域49个)。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利用我省有色产业已有的研发、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市场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加快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有色金属产业融合的趋势,围绕全产业链,组织科技计划攻关,推动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发展。

(一)加强调研,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以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链发展为主线,组织梳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完成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通过科技支撑,持续壮大有色金属产业。

(二)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根据技术需求梳理情况,制定《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根据技术层级和需求的迫切程度,按照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分阶段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助推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三)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活力,积极搭建人才引培平台。一是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引力度,把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鼓励支持企业组建创新团队、搭建创新工作平台,推动与同行业领域人才团队的交流合作。二是强化人才分类评价,对于企业科技创新人员重点从解决企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鼓励科技人才开展交叉融合型研发,以研发任务带动多学科多领域人才发现和团队组合。加强关键领域的全链条人才培养试点,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驾驭多学科研发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水平人才。四是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平台支持力度,面向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校企联合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提供平台支撑。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4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处岳有成,63136620)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