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48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社会发展科技处     2022-06-23 10:51:32     【字体: 】    

云科函〔2022〕25号

尊敬的黄喜润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世界级“云药”品牌,推绿色发展的提案》(第12050485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构建政策体系,支持产业发展

云南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产业产值占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70%以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及《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省中药(民族药)发展的任务目标,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

《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聚焦生物技

术药、现代中药、健康产品三大重点领域,着力精准招商、做强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集群,用工程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疫苗和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优质的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商贸基地,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实现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建设三七特色产业集群,把三七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中药品牌。以三七系列、石斛系列、微藻系列等保健品和日化产品为重点,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品牌产品。引进国内外健康产品知名企业,培育若干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领军企业,促进云南健康产品走向南亚东南亚,树立“健康产品王国”形象。《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提出“支持资源挖掘、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打造基地、提升园区、培育产品、做优本土企业、招引领军企业、培养团队及打造平台”等10项重点工作,做强做大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二、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通过生物医药专项,组织实施“克服三七连作障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灯盏花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彝、傣、瑶等特色民族药研究开发”“云南特色大品种三七中药I类心血管疾病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5种特色中药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项目,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研发创新。认定60个“云药之乡”、103家“定制药园”成为云南打造中药材质量和品牌的生力军;拥有中药材五大品种:三七、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石斛。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十大云药”品牌药材,品质优良,建成国内优质的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三七中药材及种子种苗、天麻中药材3个标准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可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认证,三七药材进入美国植物药原料目录;痛舒胶囊、血塞通软胶囊获FDA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痛舒胶囊成为 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第一个中国民族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天然药1类新药注射用KPCXM18、中药6类新药断金戒毒胶囊、中药1类创新药“全三七片”等获国家药物临床批件。

2020年云南发布《三七(饮片)中药标准》,三七须根、三七超细粉进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三七、灯盏花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对全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突出。三七产业已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开发了饮片、制剂、健康产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后端产品,成为仅次于人参的大品种。三七类饮片、血塞通软胶囊、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血塞通片、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血塞通注射液等一批中成药和原料单品种销售收入超1亿元。

三、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我省生物医药行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试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拥有国家GAP认证基地14个、GLP认证机构2个、GCP认证机构11个、通过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机构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工程研究中心19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4个。依托省内外优势科研团队,提升建设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标准推进建设特色植物提取云南实验室,谋划布局生物疫苗云南实验室等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检测平台、化妆品功能评价与质量检测等检验检测平台;完善天然药物筛选、成药性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和药物中试、药物临床评价(GCP)、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若干CRO机构。以“数字云南”建设为契机,实施“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重大专项,持续建设“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引

2022 年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及系列专项实施细则,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研究修订《云南省柔性引进人才办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柔性引才用人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需求信息征集发布机制,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尚贤榜’”项目。以上政策措施坚持人才引育的需求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推进人才“引、育、用”一体发展,为推进民族医药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各类人才培引计划向生物医药类人才倾斜,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多种渠道引进产业高端管理人才、科研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创新培育方式,培养各类人才。

五、加大财政投入,推动产业发展

省财政持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投入,2021年安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资金3.12亿元,2022年安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资金4.8亿元,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支撑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联合省科技厅印发《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支持产业发展22条政策措施,同时发布省级生物医药科技项目申报指南,设置了落实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其他事项补助。近年来,我省重点支持以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发展。2021年,积极支持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纳入“十四五”中医特色重点 医院建设项目,积极推动打造傣医药、彝医药区域“龙头”引领和带动全省傣医药、彝医药发展,中央财政将补助每院1亿元的建设资金。

感谢各位委员对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张磊,0871-63612411)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