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四五”时期,云南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强化云南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构建“战略研究—规划部署—年度指南—项目组织”的有效衔接机制,持续推进法规政策“废改立释”。动态管理权责清单,加强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普惠性政策制定和落实,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制度。面向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出“政策工具包”,围绕政策解读、科技需求凝练、科技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服务。完善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科技与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行政效率。
二是改革项目形成和组织管理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数据一体化配置。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由政府自上而下为主布局;面向创新主体具体需求,自下而上常年征集科技需求,对科技需求进行创新链全链条设计和凝练。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结合省重大决策部署和州(市)发展需求,由省科技管理部门和州(市)联合选择任务、联合投入、联合考核,一体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综合运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科技揭榜制、赛马制、非共识项目遴选等多种方式,遴选国内外具有优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科研队伍承担项目。在项目管理中推行云南实验室负责制、业主单位负责制、首席专家(科学家)负责制等。综合运用稳定支持、滚动支持、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奖补、研发经费投入补助等支持方式。建立重大科技任务应急反应机制,完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三是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赋予创新人才团队更大项目立项建议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财政经费预算支出分类管理制度。推进科技经费“包干制”改革,建立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容错机制。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科技人才兼职兼薪政策。强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激励,切实落实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绩效支出激励政策。落实科研人员“双聘制”,探索高端、紧缺科技人才“多点执业”。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
四是推进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三评”改革,持续开展“四唯”清理行动。开展科技计划综合绩效评估,推动科研活动分类评价,基础研究以同行评议为主,应用研究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分析评议制度。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强化用人单位评价主体地位,建立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逐步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科研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资源配置、绩效工资政策制度。
五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科布局、科研选题、选人用人、成果处置、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等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