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应用助力云南低纬高原葡萄产业发展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4-09-18 11:07:52     【字体: 】    

葡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水果之王”。但由于气候变化、土壤环境、病虫害等问题的影响,葡萄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病害的威胁。为了保证葡萄的生长和品质,绿色防控技术在葡萄种植中变得尤为重要。

种植传统的抗病品种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需要耗费的时间长、成本高。针对云南低纬高原葡萄产区生境类型多样、病原种类复杂、病害常年爆发流行的产业难题,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构建起云南低纬高原雨热同季生境和干旱河谷生境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团队成员研讨绿色防控技术路径

创新绿色防控技术

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简称“生境”。生境调控是指对土壤、气候、水分、有利有害物种等因素的调节,主要目的是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或者削弱不良环境因子对生物种群的危害程度。

“我们在路径上的创新是,通过调控生境的水分,实现病害控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书生及研究团队发现了在干旱河谷少雨生境葡萄病害较轻的特性,“降雨后,一滴水落在葡萄表面就会形成水膜,病原菌就能轻松侵入。”因此,把雨水阻隔开成为了葡萄防病的关键。研究团队据此揭示了低纬高原区域不同葡萄产区生境特征及葡萄病害爆发成灾的机理。

根据葡萄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借助葡萄搭架的水泥柱,使用单行棚、多行棚或者半拱式简易棚作为“伞”,就是调控葡萄冠层水分防治病害的主要方式,“我们利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葡萄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多雨地区葡萄病害的高效防控,比起传统的绿色防控技术更简单易行。”

 

宾川基地栽种的阳光玫瑰 

拓宽技术应用区域

朱书生介绍:“传统认为葡萄的避雨栽培只有在多雨地区应用,在少雨地区没必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葡萄成熟的时候雨热同季,少雨地区露地栽培果实和叶片的病虫害发生严重,葡萄会出现大量裂果、着色不良、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的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限制了效益的进一步提升。种植户为了防治病害,大量用药,也导致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采用避雨栽培,除了能有效防止雨水、冰雹等灾害,减轻病虫的发生,还能使葡萄生产更加优质、安全、增产、增效,而且扩大了适栽品种选择范围。

“我们构建了以物理避雨和错峰避雨技术为核心的葡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雨热同季区葡萄的绿色生产,拓宽了葡萄生产区域。”朱书生表示。目前,项目推广的物理避雨控病技术覆盖了云南70%以上多雨产区,避雨避病技术覆盖了 80%以上低纬高原干旱河谷产区。

小葡萄“串”起幸福产业

得益于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云南栽种的葡萄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红提、夏黑等鲜食葡萄之外,云南还种植大量酿酒葡萄。在建水种植葡萄的浙江种植户表示:“在云南采用避雨棚种植葡萄,简简单单的一层膜就可以让葡萄在5月上市,再叠加促早技术,可以把成熟季提早到3月,比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上市期足足早了2个月。”

该项目构建的低纬高原干旱河谷区葡萄病害绿色防控体系,为云南省建成全国第四大葡萄产区和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产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助力了高原优质酿酒葡萄产区的建设。

“避雨设施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每亩成本增加3000—5000元,但是避雨设施能用10年以上,平均到每年也就是增加300—500元的成本。但通过采用避雨栽培及配套技术后,新梢、肥水、土壤管理和喷药的人工成本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喷药次数能降低70%以上。”朱书生表示。

采用避雨栽培后,葡萄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葡萄售价得到显著提升。红河州建水葡萄园的一名种植户说:“我们根据标准化的花果管理措施种植葡萄,生产出的高档果,单穗售价可达18元。”项目成果的应用成为高原绿色农业的标志产业,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