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2025年彩云汇科创大赛省外赛区复赛圆满落幕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5-10-27 14:11:26     【字体: 】    

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华中赛区(武汉)54个项目复赛结束。至此,2025年彩云汇科创大赛省外5大赛区复赛圆满落幕。379个优质项目晋级复赛并参与现场路演,273家企业明确表达落地意向,内容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能源新材料三大领域。随着省外复赛阶段收官,晋级的优质项目将汇聚昆明开展总决赛角逐。

双高能量汇聚赛场

杭州复赛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路演现场

2025年,5大赛区复赛项目质量显著提升,现场路演竞争激烈,呈现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鲜明特点。据统计,复赛参赛项目中,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较高,其中西北赛区高达88%,有17个教授团队;长三角赛区苏州、上海分别吸引2个院士团队参赛。

长三角赛区(杭州)复赛成长企业组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由哈佛大学博士团队创立,高层次人才在单细胞测序和分选等领域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公司表示希望通过大赛匹配到更多云南生物医药资源。

大湾区赛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踊跃,占比达到37%,凸显了企业对云南科技创新的兴趣与需求,以及赛事对顶尖创新力量的吸引力。

华中赛区复赛成长企业组高新技术企业网电楚创智慧能源湖北有限公司表示,希望借助云南丰富的绿色能源赋能电动汽车补能应用,进一步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上海复赛经开区作营商环境推介 

曲靖市、红河州、昆明市高新区、经开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临沧高新区等云南城市积极参与并承办赛事。现场展开营商环境推介、现场洽谈对接以及产业政策、人才服务、要素保障等相关落地政策全方位解读。历经精准对接与考察座谈,273家企业明确表达落地云南的意向,较2024年增长19.7%,创历史新高。

从落地意向看,创新资源富集的上海赛区意向企业最多,达47家,深圳、成都分别有39家、38家,涵盖了生物医药、光伏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产业匹配性看,成渝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占比45%,长三角赛区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领域表现突出,大湾区赛区更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与云南产业发展需求相呼应的技术导向。

曲靖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赵忠宏表示,通过彩云汇科创大赛平台,精准对接到更多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科技资源,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建立联系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长三角赛区复赛评委田野介绍,省外赛区项目呈现出与云南产业特色精准结合、技术与商业模式精准互补、与南亚东南亚市场精准结合等“三个精准”的特点。

长三角赛区(上海)复赛成长企业组中,生命大健康领域的合肥慧田里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希望借助大赛融入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大市场,实现企业自身与云南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双赢。在昆明市盘龙区落地的昆明元气魔方科技有限公司表示,作为往届落地企业代表,我们依托云南高原地理特色,正在积极研究“高原疗愈标准”,实现了产品功能的延伸与创新突破。

以赛为桥融合共赢

 

武汉复赛现场 

云南省科技厅作为主办单位,持续优化赛事组织,将视野拓展到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国内城市群,形成成渝、西北、长三角、大湾区、华中5大赛区的联动格局,办赛城市覆盖成都、西安、杭州、苏州、上海、深圳、广州、武汉8地,吸引超1000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较上年增长26%,各赛区报名热度均超预期。

云南省科技厅始终以“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为核心,将“以赛代招、以赛促产”贯穿始终,通过赛事革新、精准对接、实地考察等多维举措,构建起科研、产业、政策、市场紧密配合、要素共享的服务模式,让“彩云汇”品牌成为省外创新资源与云南产业需求优势互补、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桥梁。

为筛选挖掘技术成熟度高、与云南产业需求匹配度强、具备落地转化潜力的优质创新成果,省外赛区采用多组别评审同步推进方式,邀请投资机构、产业领域及高校的专家评委,构建起“通用维度+组别特性”双轨评审体系,不仅让评审更精准掌握项目落地潜力,也让企业对云南的产业环境、合作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极大降低科技招商筛选成本,实现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双赢。

湖北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初通过大赛在昆明成立子公司,公司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云南各级政府全方位支持,企业快速完成注册并开始运营,充分印证了云南对科创企业的互补匹配、服务效能,以及大赛为云南重点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大赛自2023年首次赴省外办赛以来,促成90余家省外科技企业入滇落地运营,以赛代招模式精准赋能省外高质量企业落地生根,成为项目落地的“直通车”。赛事期间,云南省科技厅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布局需求,组织各单位主动服务,前往办赛城市相关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及落地意向较强企业参观考察,通过靶向调研40余家机构和企业,持续推进“双招双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