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腾冲科学家论坛作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科创平台,正以“顶天立地”的实践路径诠释边疆地区创新突围之道,对上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对下立足区域特色培育新兴产业生态。
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迈入新阶段,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3.3万亿元,基础研究占比从2018年的5.7%提升至6.65%,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攀升至2023年的第12位,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但是,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封锁升级的态势,深化全球开放合作成为破局关键。腾冲科学家论坛通过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深度推动技术流动与协同攻关。近三年来,腾冲科学家论坛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总额1900亿元,生动诠释了“以平台聚资源、以合作促突破”的中国方案,为破解技术封锁、激活原创能力提供了边疆智慧。
以“四个面向”战略为引领,当前我国正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赛道;面向经济主战场,合成生物学突破不断涌现,人造淀粉和二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开辟了绿色生物制造新赛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环节不断突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球首例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合成技术攻克遗传疾病治疗瓶颈。在这一背景下,为实现我国从“跟跑式”技术扩散转向“引领型”原创突破,腾冲科学家论坛生动构建了“四个面向”的实践典范。搭建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跨学科平台,促成多项原创性成果转化;揭榜挂帅,用平台化创新生态破解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些实践不仅突破卡脖子技术,更构建起了“前沿突破—产业贯通—区域辐射”的创新链,为跨越技术陷阱提供了边疆样本。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激发活力。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攻关,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中试平台和产业孵化器。作为创新生态建设的实践典范,腾冲科学家论坛实现了机制突破与产业落地的有机统一。在激活青年力量方面,论坛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了成长平台,如李淑斌博士团队依托论坛对接专家资源,建成全球首个高原月季基因库,带动滇西花卉产业产值倍数增长。在政策支撑维度,腾冲科学家论坛发展基金(5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10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通过“以投促招”带动区域生态链升级,不仅加速了创新成果落地,还为云南打造了“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引擎,重塑边疆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这一战略指引下,通过构建“学术前沿—产业需求—政策支持—跨境协同”的四维平台,腾冲科学家论坛正以边疆实践书写了“科技赋能发展”的中国方案。从“学术会议”到“产业引擎”,腾冲模式证明:以开放平台聚合全球要素,以场景创新激活本土资源,既能攻克“卡脖子”技术,更能将地理边缘转化为“双向循环”的科技支点,让科技之力真正扎根于高质量发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