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玉溪市举行,活动以“沪滇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云南省重点产业进行项目对接,展示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云南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对口合作协议,现场签约15个科技合作协议,推动沪滇科技跨区域协同创新。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王学勤,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共玉溪市委书记周建忠致辞,玉溪市委副书记、玉溪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江辉作双招双引推介。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关处室领导出席活动。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朝秋主持活动。沪滇两地100余家有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现场对接洽谈。
云南方表示,滇沪两地科技部门围绕“科技入滇”,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引导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通过合作支持示范科技项目、共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技人才培训等有效措施,引导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双向赋能、高效协同的协同创新局面。下一步,双方将就深化新一轮对口帮扶和科技合作,规划未来3年的合作重点、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构建新时期沪滇科技合作的新机制,在新时代开启合作新征程。
上海方表示,科技协同创新作为沪滇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赋能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历次活动,两地将进一步加强对前沿交叉、颠覆性技术及共性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希望通过深度合作,进一步促进沪滇两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深化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科技创新合作新局面。
玉溪市表示,本次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是推动玉溪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为沪滇双方共享机遇、共赢未来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玉溪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上海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玉溪重点发展产业,共建创新联合体、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项目,推动上海优势与玉溪的资源深度融合并同频共振。
实地调研
云南省科技厅牵头开展项目合作实地调研,进一步促进两地优势资源和技术供需高效对接。两地嘉宾及企业代表前往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峰芒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玉溪市重点产业及企业考察,调研云南特色林果资源高值化开发与应用情况、烟草商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等沪滇合作前景。玉溪市介绍了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数控机床等新赛道加速崛起的情况和科技合作需求。
签署进一步深化科技对口合作协议
现场举行“科技手牵手”上海U35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科教共建行动——走进云南启动仪式,让更多具有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云南校园,播撒科技育人种子,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15个科技合作协议现场签约,涉及 “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靶向调控创新产品研发及应用”“花菜类新品种在云南主产区的示范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等领域。
部分签约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沪滇两地专家学者、企业家现场交流,就“洱海治理科研历程”“无细胞蛋白质合成”“沪滇科技合作赋能‘云花入沪’”“与时偕行,共筑数智新未来”“前沿生物样本技术在云南地区推广应用的思考”进行研讨,分享上海团队依托沪滇合作实现海菜花规模化人工栽培的经历,介绍沪滇合作在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上取得的新突破,阐述沪滇合作以人才共享、数据驱动等模式提升“云花”品质与价值等合作情况。
玉溪市部分科技成果展示
活动同期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2场专题分会,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及新能源领域产业及发展需要,沪滇两地专业机构、专家团队召开现场交流,重点围绕畜禽品种培育、生物农药绿色防控、风电技术、绿色储能、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技术应用转化,通过项目推介路演、成果品鉴与互动洽谈,加速推动沪滇两地适宜技术与创新成果相互转化与落地发展,促进两地机构、团队、人才交流互动,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与云南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云南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合作项目为抓手,以平台载体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根本,实现沪滇科技跨区域协同创新。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九届“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签约项目近270项,成交金额超30亿元;支持科技合作项目247项,合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共建“四个上海科技中心”等技术转移和服务机构40余个,推进沪滇科技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空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