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岭之窗 作者:高俊
以科技创新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俊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重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2025年3月考察云南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工业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跃迁的核心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围绕工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建设了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云南实验室、16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5个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省建成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有色和稀贵金属、新材料、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演进的当下,唯有以科技创新破解工业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才能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全省科技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力,一体化布局科技创新资源,体系化打造科技力量,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经济向新的质态跃升。
贵研检测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云南省贵金属集团供图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筑牢发展根基底座
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围绕“绿电+先进制造业”需求开发精深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推动绿色能源、磷化工、烟草、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等工业生产提质增效,巩固提升优质资源型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支持头部企业在滇布局研发机构,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云南市场率先应用推广。
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和市场潮流前瞻部署新赛道,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和商业模式,加快构建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链条。建设应用场景平台,引入前沿技术,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落地云南。
一体布局科技创新资源
畅通科技产业循环
强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完善需求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定期开展重点产业创新需求调研,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沟通会商,围绕前沿技术应用、优势技术迭代升级、关键技术攻关分别建立产业科技需求清单,着力解决产业创新的真需求和急问题。构建基础研究向应用开发环节转移贯通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推动建立国家实验室云南分基地,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加快以云南实验室为引领的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业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比重。在产业集聚度高、行业带动力强的工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布局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科技成果遴选识别、原理和商业前景验证、产品工艺验证、二次开发实验、工艺放大熟化、批量试生产等服务。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组织专家团队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蹲点调研,帮助企业开展创新顶层设计、梳理挖掘创新需求,凝练科技项目,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攻关。引导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力争实现国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创飞地”等布局,选树一批高成长企业。
云锡锡业分公司5G智慧管控中心。王新/摄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快提升铝、铂、锗、铟、锡、铜等产品加工转化效率,促进磷资源与电子工业深度融合,推动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提质增效。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在制造领域应用,推广高端机床国产数控系统适配技术、智能物流系统等,构建面向云南特色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推进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精细磷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建立绿色能源循环与固废处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绿色环保装备。
深化央地共建东西协作
增强协同发展动能
加强央地协同创新。争取国家支持云南在稀贵金属材料、药物研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加强与中央驻滇科研院所、央企等会商合作,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围绕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实施科技合作项目,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加强东西部协作。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科技合作,深入实施科技入滇暨“双招双引”,高质量办好腾冲科学家论坛,进一步推进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支持在滇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与东部地区结对共建高新区,吸引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云南。
2024年12月6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在腾冲科学会堂开幕。雷桐苏、陈飞/摄
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健全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用户、金融机构等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抓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改革,推动更多职务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着力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渠道。
加强科技金融支持与创新。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丰富“云科贷、云科担、云科保”等科技金融产品,完善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组织实施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探索开展“拨改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模式。发展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完善工业应用场景支持政策。支持行业用户牵头,整合行业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核心业务场景需求,提供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势创新团队,引入前沿技术,提供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一体化服务。支持新技术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