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头条
云南省建科院创新突围绿色建造发展新路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5-09-19 16:15:52     【字体: 】    

“十四五”以来,云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生力军。2021年,云南省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云南省科技厅已遴选新型研发机构79家,覆盖14个州(市)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服务企业2650家,带动企业研发投入约9.41亿元。

2025年9月,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建科院”)的技术工人正在对云南省拓东体育场场馆主体结构进行一场“焕新升级”。由省建科院承担的拓东体育场加固工程项目将在9月底完成施工,这是云南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加固项目,也是省建科院入选新型研发机构以来承接的单体合同额最大的加固项目。

寻找转型升级的出路、突破原体制机制束缚、提升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省建科院申报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目标及规划。三年多培育期以来,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牌科研院所,依托绿色建造技术创新,在磷石膏和其他大宗工业固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焕发出传统院所在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后的勃勃生机,为区域产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工作人员制备磷石膏砂浆 

集智攻关绿色建造

谈及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后企业产生的最大变化,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省建科院董事李昕成认为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过程中为省建科院导入的高能级科研资源,“建设初期的规划及总体目标就是要健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高效实现建设目标,省建科院联合中国建科院等10家龙头产学研单位深入合作开展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滇中城市群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海服务区综合楼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就是课题重点项目之一。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碲化镉光电玻璃、新型节能材料等技术降低建筑运行周期碳排放,同时在示范工程项目上应用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系统,监控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状况,并对运营期内碳排放异常提醒警报,有效控制建筑运营周期碳排放。最终使项目实现建筑本体节能率不低于2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10%,综合节能率不低于60%的技术目标。项目解决了制约城乡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云南省绿色建材、绿色城市、城市更新、绿色施工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2024年,省建科院中标“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作为省内大型第三方检测监测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航站楼工程、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工程、地面停车场工程、陆侧道路桥梁工程、人行廊桥、交通换乘中心(GTC)配套工程的检测、监测业务。工程完成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成为大型高原多跑道运行国际枢纽机场,成为全球航空网络的战略性枢纽节点,在云南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发挥民航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为区域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机场项目成为了省建科院成立以来承接的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检测覆盖参数最多的大型公共建筑第三方检测项目,是体现我们较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项目”,李昕成表示。

除了为云南省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方法和决策建议,省建科院与武汉理工大学深入合作,引进科技副总丁庆军,帮助协调引进了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青等一批智库成员,为省建科院的创新发展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当前,省建科院营业收入规模在全省改制科研院所中排名第三,合同额逐年增加,企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李昕成说道。

 

化学分析试验室 

多元机制激活动能

围绕新型研发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四化”建设要求,锚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标,省建科院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前期,选派副总工程师党玉栋等人到上海、浙江多地调研学习了当地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模式以及先进建设经验、理念,大胆创新各项举措,采用“基本工资+绩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多元化分配方式,以“多元化分配”代替“投资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薪酬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李昕成介绍,省建科院通过推进员工薪资改革,跳脱出以往固定薪资分配的形式,直接按项目合同额的一定比例分配经营绩效,并在项目收款过程中逐步发放,不断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元化的分配机制外,省建科院制、修订34项制度,其中创新性地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9条措施》《学生联合培养管理服务办法》《职称评审与聘任实施办法》等一批科技创新制度,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为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转化,以及激发创新活力厚植了科研制度的“沃土”,为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完成科研任务创造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在推动管理制度现代化方面,省建科院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科技创新供给为目标,深入推行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严格履行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等契约,不断增强公司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省建科院新技术所职工刘思远说:“公司对职工的薪酬施行市场化管理,不止帮我们解决了项目经营过程中的后顾之忧,通过管理创新,也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楚雄禄丰产业园区”工程示范应用 

以“绿”为桥化磷为绿

云南省是全国重要磷资源、磷肥、磷化工基地之一,磷石膏综合治理处置方式当前仍以堆存为主,不仅侵占土地资源,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且制约着磷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丁庆军带领省建科院申报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固废协同磷石膏制备高超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团队500多天反复集中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开发出磷石膏混凝土、渗水砖等三四十种产品,并开展了工程示范。

据省建科院副总工程师党玉栋介绍,项目团队成功开发云南磷石膏等大宗固废基础信息可视化平台,方便用户就近取材,同时还开发出5种大掺量磷石膏土木工程新材料,“我们成功解决了云南磷石膏等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低、消纳途径少等突出问题,为深入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磷化工产业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省建科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找准了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新方向,省委省政府对其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给予了肯定,并提出拓展综合利用途径的建议。省建科院于2024年9月下旬在楚雄禄丰产业园区勤丰片区内园区道路中,使用65%磷石膏稳定基层材料代替传统水泥稳基层,采用碾压和浇筑工艺铺筑示范道路200米,并开展工程质量和材料环境性能的监测与评价,进一步开展磷石膏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巩固和提升省建科院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

近日,省建科院又获批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磷石膏人造碎石及其工程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将与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构建科研合作网络,以磷石膏协同处置工业固废的规模化资源化应用为总体目标,拟解决制约产业化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理论问题、关键技术难题、生产和施工的成套装备和工艺,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攻克行业关键技术9项,其中省级奖3项;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试验发展科研项目64项,课题总经费达1.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8项,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102.6万元......在一线研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省建科院取得了绿色建造的系列突破。

经过3年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从机制破冰到技术攻坚,再到产业反哺,完成了从研究者到创新与转化服务的华丽蜕变。它不仅成为了云南省固废资源化、绿色低碳建筑等领域重要的综合型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且正以科技之力,为建筑产业的未来,绘就绿色建造新图景。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