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要求,结合前期系统性梳理花卉、咖啡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体系性谋划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以及“2026年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受理情况,经研究决定从全产业链出发,以解决目前花卉、咖啡产业发展中重点环节存在的难题堵点问题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支撑引领花卉、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为出发点,短长结合、急缓兼顾、强化攻关,年内组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花卉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选题
1.月季分子设计育种及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构建月季泛基因组和遗传图谱;建立高通量表型鉴定与关联模型;整合多维组学构建预测模型;开发AI辅助育种决策平台;开展分子设计育种,建立高效稳定的基因编辑体系并选育新品种。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建成不少于1000份种质、10万条关键表型数据(花色、花型、花香)的数据库;完成不少于50个核心亲本泛基因组组装及1000份样本遗传变异解析(10TB数据)和性状解析;构建不少于1000个目标性状(特定花色/花型/花香)关联群体,完成基因型-表型定位;构建标准化核心种质库,筛选不少于50个以上的核心种质;构建高效稳定的月季基因编辑体系;选育一批具有市场推广价值、辨识度及观赏性高的鲜切花新品种,数量不少于120个;育种周期缩短50%,成本降低30%,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2.香石竹、非洲菊新品种创制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构建香石竹、非洲菊泛基因组及多组学数据库,挖掘调控花色、花型、无侧芽和抗病等优异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研发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建立高通量再生和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多倍体、高杂合等复杂遗传背景的两种花卉基因编辑体系;利用生物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提高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挖掘调控花色、抗性等重要基因不少于5个,创制新优种质,构建多组学数据库;分别构建两种花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培育申报特异花型、花色新品种各不少于20个;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提高5%以上。
3.百合种球高效繁育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研发高通量百合病毒检测技术、脱毒技术;探索立体化、高密度种球繁育模式,构建“无土/有土”双模式协同繁育技术体系;研发多代球复壮技术,提升多代球品质;构建连作障碍综合消减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开发8种百合病毒检测技术,实现病毒精准快速检测;突破百合核心种源脱毒繁育技术,核心种源占有率提高5%以上;研制百合种球复壮技术标准;建立年产百万级国产百合种球生产线,显著提高国产百合种球质量。
4.洋桔梗无性系种苗高效繁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利用体细胞胚技术构建洋桔梗无性系种苗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开展种苗规模化、工厂化繁育;研究开发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形成技术规程;在核心产区开展国产种苗和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建立“优质种苗+绿色栽培”示范基地,实现洋桔梗从种业到产业的提质增效。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突破洋桔梗无性系高效繁育技术;建立种苗生产基地和中试生产线,运用无性系种苗繁育技术不少于1000亩,种苗自给率不低于3 %;构建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形成技术规程。
5.花卉智能设施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研发集成智能水肥、环控和感知设备,建立“感知-决策-反馈-智控”的智能化装备联动体系;构建与品种适配的智慧温室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智能装备智控系统,建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数据-学习-决策-执行”智能化闭环,开发对话式AI交互界面;建立“品种+国产装备+AI智能体+标准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推广模式,在花卉主产区中小企业开展综合示范,构建“线上AI指导+线下专家服务”的技术支持网络。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研发包括智能感知、环控、水肥控制设备等智慧温室生产装备,实现基于生产目标的智能联动;研发温室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温室物联网装备的在线智控和智慧化管理;研发基于Deepseek人工智能并适用于月季、非洲菊等主要鲜切花产区标准化温室AI智能体;构建智能高效精准栽培技术及智能装备多模协同技术体系,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智能装备及新品种推广模式,在昆明、楚雄、红河、丽江等产区建立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产量提高30%以上,化肥农药双减20%以上,优质花占比提高15%以上,形成品种配套的推广模式2—3种。
二、咖啡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选题
1.咖啡优良品种筛选、繁育技术创新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引进咖啡重要野生种质资源、国外主流品种,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评价,创制特异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发种苗无性快繁技术、种子苗快繁技术、咖啡园品种快速更新技术,建立繁育基地开展工厂化规模化繁殖,构建新品种高效推广应用模式,快速提高咖啡产业优良品种覆盖率。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收集、引进咖啡种质资源600份以上,实现咖啡种质资源保存量突破1600份;完成500份以上咖啡种质资源的重要表型(丰产性、抗锈性、株型)鉴定评价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构建核心种质库,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100份以上,挖掘重要性状关键基因或位点8个以上;选育优质抗病高产广适应咖啡新品种10个以上,评测分不低于85分,通过省级认(鉴)定3个以上;集成无性系种苗、种子苗繁育、咖啡园品种快速更新技术体系,建成繁育基地10个,年繁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以上;在德宏、保山、怒江、临沧、西双版纳、普洱建立咖啡园品种快速更新试验示范基地10个,示范面积不低于500亩,辐射面积不低于2000亩;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6个,明确不同品种的区域适配,良种覆盖率不低于40%,精品率不低于50%。
2.咖啡绿色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开展精品咖啡复合生态栽培模式筛选与优化研究,明确不同模式与咖啡品质的关系;研发集成精品咖啡绿色高效复合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开展绿色有机精品咖啡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咖啡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建立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预报体系,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立生防控制区,并集成示范推广应用。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筛选咖啡复合生态模式、绿色有机栽培模式6种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0个,示范推广应用30万亩,技术推广至全省20%咖啡园;制定精品咖啡复合栽培技术、绿色生态精品咖啡园营建技术、咖啡复合种植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绿色有机精品咖啡栽培技术等标准10项,获颁布实施或完成备案审查;创建咖啡果小蠹预测预报体系,形成果小蠹防控技术规程、叶锈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灭字脊虎天牛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建立5个生防控制区。
3.咖啡精准定向发酵风味调控技术与装备研发及示范
主要支持内容:收集、分离咖啡产区特色菌种资源,靶向筛选增香、脱因等核心功能菌株,建立咖啡专用微生物菌种种质库;建立咖啡发酵微生物高密度培养、高活性发酵剂规模化制备体系;开展咖啡发酵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发酵过程实时动态优化与定向调控技术体系,制定咖啡精准发酵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集成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发酵过程多参数智能调控模型,开发智能发酵装备和管控系统,实现从鲜果或鲜豆全流程精准化定向发酵,结合植物资源优势,开发二次风味咖啡发酵产品并联合企业开展技术的集成应用。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建成保藏不少于10000株的咖啡专用菌种资源库,新增发酵专利菌种30株,研发天然发酵咖啡产品15个;突破基于风味图谱定向发酵调控及智能精准发酵装备集成技术,研发精准定向发酵设备1套,并通过鉴定;新增精准发酵生产示范线5条,实现生产1500吨以上,设备和天然发酵风味咖啡销售额3亿元以上;制订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5项,获颁布实施或完成备案审查。
4.咖啡绿色高效萃取及风味保真技术与装备研发
主要支持内容:开展咖啡生豆智能分选与适配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多光谱成像与AI融合的智能多维度分级系统,构建云南生豆与加工适配性评价体系;开展阶段靶向物萃取工艺技术、过程风味品质保持技术、复合冷杀菌、微胶囊包埋、香气回收等工艺和节能技术研究,实现“萃取→浓缩→灭菌→干燥”各环节咖啡风味保真;开展咖啡精深加工节能关键技术研究,较传统冻干咖啡在获得更高品质的前提下更加节能;研发咖啡农残、重金属、霉菌毒素、丙烯酰胺等危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和控制、消减方法,实现生产过程危害物有效控制;通过个性化咖啡产品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和功能模块化原料开发,创制精准营养健康咖啡产品。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开发具有良好商业/工业适配性的咖啡生豆快速分选装备1套,通过鉴定,建成快速分选示范线1条;开发靶向萃取工艺和装备1套,通过鉴定,特征风味物质损耗≤20%;开发高保真冻干工艺和装备1套,通过鉴定,特征风味物质损耗≤30%;开发绿色复合灭菌工艺和装备1套,通过鉴定,风味物质损失保持≤10%;建立“高温高压逆流萃取”、“多效真空浓缩”和“造粒冻干”工艺,全过程节能10%以上的“萃取→浓缩→干燥冻干粉”生产线1条;建立营养咖啡类产品基础数据和产品设计系统1套,开发风味新咖啡类产品6个,实现平均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产业化应用;制订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6项,获颁布实施或完成备案审查。
5.咖啡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主要支持内容:研发咖啡精准脱皮、脱壳、脱胶、分级及鲜果果皮保鲜技术,形成高品质副产物制备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果皮、果胶、羊皮纸、咖啡渣等副产物的品质特性与加工性能,开发适配不同终端产品需求的预处理工艺;开展咖啡副产物活性成分绿色提取技术研究;开发副产物功能因子稳态化、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制连续化加工设备,制定原料分级、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技术规程,并示范推广应用。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研发咖啡精准化脱皮脱胶系列装备,并通过鉴定,建设示范点6个;开发2-3种绿色提取技术,成本降低30%以上;研发副产物加工专用系列设备3套,通过鉴定,建设示范生产线3条;开发系列新产品5个,其中2-3个平均销售额超1000万元;制定行业标准/团体标准5项以上,获颁布或完成备案审查。
6.精品咖啡庄园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与示范
主要支持内容:快速转化应用适配庄园特性的优良自育品种、瑰夏等引进品种,集成间(套)作栽培、养分管理、病虫防治等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建立庄园“良种+良法”生态模式及技术规程;研发适合庄园特点的咖啡定向发酵技术、产物梯次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配套咖啡及副产物加工小型装备,构建柔性加工生产线,实现“一庄一品”特色风味咖啡和副产物高值化产品快速转化;结合庄园区位特色,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咖啡+”复合业态的农文旅三产融合精品庄园。
主要考核方向与内容:开展三维适配模型驱动的精品咖啡庄园专属品种筛选与繁育,筛选2-3个庄园专属品种并完成绿色种植适配;构建立体复合生态系统的云南精品咖啡庄园种植示范基地,建立庄园专属品种示范基地5个,优质品种覆盖率≥40%;筛选庄园专属发酵专用菌种5株,研发“豆种-菌种”适配的智能发酵工艺,开发适于庄园精准定向发酵小型设备1套,定向发酵咖啡豆提升技术在3个庄园转化推广,通过风味定向调控打造“一庄一品”特色产品,咖啡豆溢价≥25%-35%;开展庄园实现果皮果渣全成分高值化利用(果饮/果酒/酵素)探索,建立副产物梯次利用生产线3条,形成区域地标性品牌,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为科技助力“咖啡+”农文旅三产融合,建设集种植加工、文化展示、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精品咖啡庄园作出示范。
三、项目申报要求
项目申报原则上遵守《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26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https://kjt.yn.gov.cn/html/2025/tongzhigonggao_0501/3010918.html)第二部分“项目申报要求”相关规定。
(一)坚持以需定研,强化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原则上产业技术、新产品开发等应用类型的研究项目,支持以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应用类项目均应明确拟攻关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确新产品、新技术等运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情况。
(二)项目牵头单位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应整合集成省内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团队,鼓励联合省外顶尖科学家团队联合攻关。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等创新链的统筹衔接。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财政经费预算数原则上不高于项目财政经费预算总额的60%。
组织不少于5家企业共同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三)项目牵头单位为企业,应吸纳省内外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优势科研团队,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企业财政经费预算数原则上不少于项目财政经费预算总额的60%。
鼓励牵头企业联合多个相关企业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四、项目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
1.本通知发布后,各项目申报单位即可组织登录云南省科技管理系统(https://kjgl.kjt.yn.gov.cn/egrantweb/,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在线填报申报项目。项目类别请选择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下对应专项。
2.本批项目将作为“科技支撑花卉(咖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先期组织启动实施项目,在通知印发之日起,信息系统同步开放申报口,请各有关单位于2025年8月16日前完成申报。
(二)项目推荐部门审核
项目推荐部门在线审查、签署推荐意见后提交省科技厅(在线申报不需提交纸质材料)。推荐部门在线审核时间为申报单位提交项目申请后2个工作日之内。
五、咨询服务
(一)业务处室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咨询电话:0871-63194887。
(二)申报系统技术支持
爱瑞思软件(深圳)有限公司:400-161-6289
省科技厅信息中心:0871-63133894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