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州市协同谋创新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5-02-17 17:25:54     【字体: 】    

“2025年协同创新怎么干?”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省科技厅组织16个州市科技管理部门专题座谈,听取各州市在研发投入、创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全面谋划2025年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

针对科技部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人员编制调整、科技预算安排、区域创新能力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工作,16个州市科技局交流了经验,并对2025年创新工作提出思路。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俊对年度工作提出要求,厅党组成员和分管领导分别对工作进行分析。

会议指出,州市的科技创新是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州市科技创新取得了切实成效,省科技厅将长期支持16个州市科技创新协同发力,以科技创新“一盘棋”共同支撑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州市要“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持续推动科技管理服务方式转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切实用好厅市、厅州会商资源,明确会商重点,省地协同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要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双招双引”主动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入驻,做好前期工作准备,提升招引成效,助力州市科技创新。要在现有成熟体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通过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新路径,找到科技管理的新路子。

16个州市科技管理部门2025年创新驱动发展

工作思路

优化创新环境 推动产业创新

昆明市:充分利用好昆明科创资源,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聚焦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合一”。

曲靖市:以“技术植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突破;以“创新载入”赋能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集群;以“中试引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红河州:围绕“三大经济”12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奖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化科技合作等方面入手,以科技之进支撑产业和发展之进。

昭通市: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培优创新主体 做强创新平台

玉溪市:实施创新机制“提质”、创新主体“提量”、创新平台“提档”计划。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用好“小微—科小—高新”梯次培育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市级科技金融产品。

楚雄州:将抓好创新主体培育,抓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提升各类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楚雄高新区争先进位。围绕重点领域谋划布局创新平台,新建花卉产业研究院等,持续提升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云南钛金属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

文山州: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围绕绿色铝、三七产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家以上;引导企业自建或联建研发机构,围绕研发投入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

大理州: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聚焦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出台激励奖补措施,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融合度,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集聚创新资源 提升转化效果

保山市:深入推进“科技入滇进保山”行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全力做好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属地保障工作,用好论坛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引入院士专家团队、科研平台、技术成果、科技企业落地发展。

德宏州:用好2024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成果,构建“上海科研+德宏转化”新路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突出优势建平台,借势用力促合作,创建中缅科普走廊,加强中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继续向缅甸、泰国等国家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

临沧市: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立足临沧坚果、中药材、茶叶、咖啡等重点产业发展及需求,借助腾冲科学家论坛和“科技入滇”进临沧等活动,强化科技合作与科技招商,推动临沧特色产业“大资源”转化为“大效益”。

突出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新高地

普洱市: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塑造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和试点产业,持续推进中药材GAP评价认定工作,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云茯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拓展医疗器械、大健康系列产品等新兴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丽江市: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策划实施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专项,整合省内外中药材产业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科研力量,开展中药材产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引领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州: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以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装备、新技术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为牵引,引领现代农业、橡胶产业、普洱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取得新突破。

建平台引人才 助力创新发展

迪庆州:推动“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迪庆高原生物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争取迪庆州高原生物研究院科研项目落地,围绕葡萄、牦牛、食用菌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展研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

怒江州:围绕怒江草果、精品咖啡等特色资源及绿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搭建科创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转化落地与科技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边境幸福村建设。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