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12010044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2018-09-18 00:00:00     【字体: 】    

杨萍委员:

您提出的《“双创”背景下如何对众创空间的企业进行精准扶持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2017年,省级财政安排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2亿元,同比增长19.99%,其中:众创空间补助经费1952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含创新创业大赛)经费6937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补助专项资金2130万元。积极推进全省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0家,总数达130家;支持举办第三届云南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参赛企业达1376家,更深入地挖掘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和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续航动力”;培育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71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5853家,进一步强化了我省创新创业的后备队伍力量。

(二)完善贷款贴息政策

根据财政部《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引导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专项资金贴息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由经办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符合条件的人数合理确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2017年,省级财政已下达中央和省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13.93亿元,扶持创业12.24万人(含小微企业582户),带动(吸纳)就业32.8万人。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经费保障。

(三)设立风险补偿金池

2017年,省财政统筹整合科技存量资金4600万元,会同省科技厅、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农行云南省分行共同设立首个“科创贷+风险金池”科技金融融资产品,成立了“分行+支行+网点”三级联动的产品推广模式,帮助科技型企业较快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已实现1亿元的信贷支持,储备20多家目标客户群体。同时,我省还设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管理,目前已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办规﹝2018﹞1号),重点支持合作金融机构向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以及向未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首笔贷款。合作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后,当发生贷款风险时,风险补偿金将按照办法规定的比例进行代偿。

(四)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

201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我省设立了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基金,2016-2017年,省财政出资34.5亿元,募集社会资本35亿元,形成了共计69.5万元的省重点产业发展母基金池。目前,母基金已投资4支子基金(信息产业基金、生物医药基金、旅游发展基金、昆明农投并购基金),投资额6.7亿元。生物医药、旅游发展2支子基金已完成资金募集并开展实质性投资;信息产业子基金已完成资金募集;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和消费品制造业、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5支子基金已设立,正在进行资金募集。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可以根据各重点产业基金的投向准备谋划项目,争取基金投资支持。

(五)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

近年来,按照“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不断降低包括众创空间及其入驻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有力促进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激发。主要做法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降低创业门槛。市场主体注册资本由原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不再收取验资报告,有效降低新设立市场主体的创设制度性成本。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释放大量住所存量资源。2014年报请省政府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14﹞10 号),自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推行"两放宽三支持 ",“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企业经营项目无需前置审批的,对其住所(经营场所)条件不作任何限制;“放宽住所权属证明”:无法提供房屋产权证明的,提交由所在地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居(村)委会、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产权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即可;支持“一照多址”:在同一市场内设立多个铺位的、同一楼宇内设立多个分支机构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在其住所外设立种植养殖基地的,可不再办理分支机构设立登记手续;支持“一址多照”:母公司与子公司、基金公司与其管理公司、经居委会、产业园区管委会或物业管理机构认可的,同一地址可登记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支持“住改商用”:只要提交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住宅即可登记为企业住所。同时,从2017年10月30日起,全省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工商机关依据申请人申报信息和承诺内容登记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不再审查其产权权属、使用功能及法定用途等。一系列放宽企业住所优惠政策的推行,最大限度放宽了登记条件、释放了住所资源、降低了营销成本。积极支持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企业登记。主动适应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持续涌现的新情况,对于超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标准,又确有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以及有政策文件,专业文献依据的新兴行业,从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表述上积极支持,扶持新兴行业发展。对于从事众创空间管理服务类的企业,从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可核定为“创业园区管理”“孵化园区管理”“企业孵化管理”等。对于经营范围登记,坚持“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贯彻落实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或者大类表述直接核准企业经营范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规范的新兴行业或者具体经营项目,申请人能够通过相关政策文件、专业文献等进行辅助证明的,可以予以核准。大力支持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发展。2016年出台《云南省工商局关于支持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发展的意见》,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融资服务、商标广告等方面制定了10 条优惠扶持措施,支持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及入驻企业健康发展。 

(六)促进专利转化运营

为支持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2015—2017年,省财政累计安排省知识产权局项目经费2730万元,平均增长率19.06%,支持实施了专利资助、专利事业发展、云南省专利奖及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启动建设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建设、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等5家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基础扎实、创新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一是认真落实《云南省专利资助办法(试行)》,减轻企业专利申请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17年以来,共资助授权专利2759件,发放资助资金547.65万元,资助企事业单位347家,资助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领域。二是认真落实《专利收费减缴办法》,降低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维护成本。2017年以来,省知识产权局共接收并审核费减备案请求6228件。三是组织开展云南省专利奖评选工作。省知识产权局制定实施《云南省专利奖奖励办法(试行)》,开展2017年云南省专利奖评选工作,对技术水平较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50项发明专利转化实施单位予以奖励,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9项。获奖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云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组织参加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云南7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省知识产权局以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为重点,2017年,共立项扶持14项专利转化实施项目,安排专利转化资金20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工作协调,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全省专利权质押登记23件(104项专利),贷款金额6.67亿元。在今年的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省知识产权局与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银行昆明分行、平安保险云南分公司、富滇银行、华夏银行、云南农投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6家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云南省知识产权融资运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融资协同推进机制,培育和规范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融资运营市场。2018年3月29日,在昆明举办云南省知识产权融资运营培训班,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实务和操作实务进行培训。

(七)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云南银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双创企业的政策和要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双创企业的融资支持,特别是拓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双创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在缓解融资贵方面,2016年,云南银监局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意见的通知)),建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联席会议机制、工作落实督查机制、推进信息交流和宣传机制,部门联动,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2017年云南银监局开展了融资难融资贵现场检查,坚决查处银行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违规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云南银监局鼓励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创新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简化业务办理环节,减少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在政策宣传方面,通过组织开展“行长访小微”活动,各银行行长主动走访调研小微企业,充分了解企业所急所盼,加强了银企信息沟通,银行主动服务小微企业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和“放贷难”并存的问题;与省工商联共同调研云南民营企业融资状况,针对工商联提供的 118 户企业的融资需求,要求银行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企业融资需求,银行通过主动与企业商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银政合作,扩大信息共享渠道,探索建立部门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小微企业与各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服务对接工作。

在监管督导和相关政策协同支持下,云南银行业积极开拓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贷款流程,为创业者提供贷款便利性。富滇银行、云南省农信社、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参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对贷款需求在 10万-50 万元的小微客户免除抵押担保,结合贴息政策的运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探索对初创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通过整合企业及企业主各类信息,运用“大数据”挖掘“小信用”,推出了“小微快贷”产品,客户实现全流程线上自助办理业务,提升了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将风险经理介入现场评审的时点调整为客户经理完成调查报告后开展,对部分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业务免除现场尽调评审的作业要求,针对不同行业设计了八大类送审模板,提高了整体审批效率。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推进小微信贷业务“四合一流程”业务运行模式,在信贷业务系统上专门设置了小微信贷业务流程和模块,并对小微信贷业务审批权限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

(八)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宣传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积极协调、指导省内各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媒体,配合相关单位做好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方面的宣传。云南广播电视台先后播出“青年创业扶持”相关新闻共581条,电视传媒方面重点播出《“昆明理工大学: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孵化企业280多家”》《云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 做馒头小伙夺得冠军》《“百城千校 百万英才”项目来到云南 助力我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业训练营:给青年创业者“充充电”》《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对在校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免费深度孵化》《“说者荣耀一说主播大学生创业计划”在云南高校启动》等。此外,《云南新闻联播》子栏目“奋斗 我们的新时代”聚焦报道了青年创业领路人、快递投递箱维修员、筑路人等各行各业普通人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奋斗的历程。广播传媒播出简讯《去年我省扶持创业15.1万人》,文字消息《2016年我省新增发放创业贷款127亿元》《云南旅游产业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在昆成立》《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妇创中心:女性创业者的摇篮》等;播出录音报道《楚雄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并带动就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训练营首次在我省开营》《我省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惠民生》以及深度报道《青年创业,用创新和坚持造就新发展》。其中,《云广新闻》的“我奋斗,我幸福”专栏聚焦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感人事迹,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重点稿件《妇创中心:女性创业者的摇篮》讲述了昆明市妇女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如何帮助女性创业者孵化创业梦想,众多普通女性创业者在这里不断充电学习,互帮互助走向创业成功之路。此外,新闻频率在每年双创活动周期间,及时开设“双创活动周”专栏,保证每天播发相关稿件。

二、关于提案中的几个问题

(一)加速培育提升双创平台。结合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地方优势特色、民族民俗文化,优先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积极推进各双创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资源信息,发挥协同作用。加强指导服务,支持各类创新资源向示范基地聚集,支持各类政策试点向示范基地倾斜,在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方面给予优先推荐,省级有关政策制定、资金安排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引导州市结合地方特色,差异化地发展双创平台,打造一批规模性、品牌化的双创平台,为创业青年做好平台支撑工作。

(二)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能力。省财政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平台,引导商业银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吸引民间资本,加大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放宽创业贷款的条件,提高创业贷款的额度,建立风险担保和分担机制。加强双创培训和导师指导力度,到先进省市学习双创经验,促进交流和合作。

(三)持续拓展商事制度改革深度广度。进一步放宽市均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推动“乡证合一”改革的规范统一。按国家顶层设计要求将更多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优化办理流程,推进信息共享。二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后置许可事项实行分类管理,推动“照后减证”,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三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提高企业登记无纸化智能化水平,做到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使电子营业执照成为“互联网十”环境下市场主体的唯一网络身份认证和管理标识。四是继续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企业名称查询比对系统,提高预先核准时效。计划在部分地区试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自主承诺,提升企业名称登记效率。五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继续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撤销登记程序,在市场主体退出环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六是缩减后置许可事项。尽快报请省政府审议并授权公布新版《云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将我省原278 项后置审批事项削减 50 项以上。七是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安排部署,在今年年底前全省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 8.5 个工作日以内。

(四)加强双创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和网络力量,加快双创政策和经验宣传。一是积极举办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比赛,对获奖团队等进行深度报道,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加强各类媒体对双创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三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大双创工作宣传力度。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辟双创专区,集中发布国家、省级双创政策、双创工作动态等,并链接省级示范基地、众创空间、云南人社众创网等双创载体网站,推动创业创新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开。

感谢杨萍委员对创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创新创业工作。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9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百春,0871-63133814)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