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委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下加快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法律法规,采取“六抓六促进”措施,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模式。至2020年,全省共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3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21个,搭建了省、州(市)、县(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成云南省技术市场,实现了技术供给、技术需求、技术中介三方的网络互联互通。适应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的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抓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促县乡发展。针对机构改革后县域科技管理机构及人员弱化现状,2017年印发实施《云南省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区)建设方案》,着力推动县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战场,已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3个,搭建了省、州(市)、县(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培训,2019年以来先后在昆明举办3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1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班,共计500余人参加培训。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中美大学技术经理人培训基地”成功举办“2019云南国际技术转移论坛”,促成两个项目签约,培养技术经理人30余人次。2020年6月至7月,我省与四川、贵州、西藏联合举办的西南地区初级技术经纪人线上联合培训,我省共有84人参加培训,构建了西南地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人才职业生态圈,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抓技术市场建设促交易。建设线上线下覆盖全省的技术市场。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云办发〔2015〕40号)精神,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发起,联合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和两家科技公司组建云南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300万元,依托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图书馆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省的网络化、开放式、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为全省技术交易提供知识产权、技术评价、中试孵化、科技金融、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建设了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云南省技术市场门户网站、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面向全社会开放使用,并与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GMS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外专利大数据检索平台等实现有效对接,解决供需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资源数据的专业化管理。截止2020年7月,已搜集展示科研成果信息50974条、技术需求信息50315条,汇聚省内外专家5816人,科技服务机构278家、企业270个、高等院校135所。
三是抓“科技入滇”促引进。举办四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实现“科技成果、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四个落地签约项目2500余项,引进408位院士专家团队,累计突破杂交水稻、柠檬产业、贵金属和铝材料加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435项,开发新产品338个。举办2019沪滇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征集筛选云南技术需求270余项,引入生物医药、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特色农业以及食品深加工等领域112个项目签约落地。2018年省级财政设立8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围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四是抓政策落实促引导。出台《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对科技成果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给予资金补助,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给予资金补助,对在滇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给予补助,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依据新增产值给予补助。《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已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各级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责、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各方主体的权益、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强化了公益类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保障、健全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制定实施《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实施意见、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办法、贯彻落实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3项政策。省教育厅印发4个通知要求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修订科技管理规定、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制定有利于创新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荐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申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抓科技入村进户促脱贫。2019年,172个省级星创天地引进新品种近400个,新技术近100项。其中36个贫困县星创天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504户,带动就业20264人,开展培训498304人次。依托院士专家助力脱贫攻坚,建成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在澜沧县组织召开了全省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会,推广澜沧科技扶贫经验和模式。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2018以来,累计培育特色产业274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1个,覆盖贫困村587个,带动贫困户9592户。争取科技部“三区人才”(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名额1800人,乡土科技人才培训名额178人,支持经费3733万元。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员9767人次、科技特派员14130人次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
六是抓科技资源引进促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组织实施12项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完成落地工作,在烟草智能制造、病虫害识别及预警、智慧城市、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农业、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启动实施创新研发项目26项。修订《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支持院士专家团队在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启动云南向广东、上海外派科技特派专员工作。省科技厅、大理州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签定三方协议合力稳定支持上海交大云南研究院在滇开展科技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从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做强技术转移机构及队伍、做畅技术转移转化通道、做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0年财政资金拟投入620万元,支持11家省属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补助激励导向。省科技厅将进一步鼓励和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出让科技成果,企业受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机构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在云南落地转化,持续协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三是继续建设云南省技术市场。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省的网络化、开放式、专业化技术市场,为全省技术交易提供知识产权、技术评价、中试孵化、科技金融、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
四是加大技术转移机构和人员的培育培养力度。以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省情报院“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建立培养体系通道,加大技术经纪人培训力度,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探索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路径模式,壮大成果转移转化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以高新区为重点,组织开展企业技术有效需求挖掘,提高成果转移转化精准度和匹配度。
五是支持县域转化成果。在“十三五”期间工作基础上,将把面向县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县(市)作为工作抓手,支持高校院所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县域科技转化中心,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抓创新创业主体培育、抓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抓科技创新为民惠民、抓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是提升高新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能力。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稳定支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园区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为导向的高新区认定、统计、监测、评价、资金支持管理体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8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崔文川,1303333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