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云南政协报]10年耕耘创3项成果  5年挽救3600余患者生命——第九二〇医院杨丽霞团队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宣教中心     2021-10-28 09:39:21     【字体: 】    

来源:云南政协报  记者:董荣蓉

10月20日,记者从第九二〇医院获悉,由医院心血管内科杨丽霞主任团队主导的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预警体系及区域化救治模式的建立和应用”获得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极危重症,黄金救治时间仅有两小时。”杨丽霞向记者介绍,在2001年~2011年十年间,我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数就翻了两番,但十年间患者的院内治疗结局未见明显改善,并普遍存在诊疗不规范现象。

据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但如何早期识别和预警尚无可靠方法;同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其救治成功率取决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我省是一个多山省份,交通不便,是阻碍该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心梗救治提速,把握黄金时间,围绕预警及协同机制建立两大“卡脖子”难题,团队经过10余年在该领域的深耕,终于取得三方面创新成果。

“我们一是发现了冠脉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调控机制;二是发现和拓展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防治的新方法;三是引领了全省急性冠脉综合征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形成。”杨丽霞说。

强预警  救治“心病”创新招

从发现的新机制入手,项目组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预警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预警及预后评估能力。

项目组在研究中发现和拓展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防治的新方法,通过冠脉CT值、相关因子水平建立ACS预警模型。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还首次发现我省绿升麻根茎中提取的新化合物“Yunnanterpene G”具有抑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EMMPRIN 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为寻找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奠定基础。同时,从基础医学角度验证了他汀类药物和拮抗 RAS 系统药物可以早期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夯实了这两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预防中的基石作用并明确了其机理。此外,还发现揭示了拮抗血管紧张素II(AngⅡ)生物学效应可以有效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哈佛大学心血管病专家认为:该团队寻找易损斑块破裂可靠性指标,有望解决ACS的早期预警。

重协同  抢抓黄金两小时            

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滞留在基层医疗机构,或滞留在三级医院的门诊、急诊科、影像科,严重延误患者救治时机、导致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这一问题,项目组探索出胸痛中心建设的920医院模式,并向全省推广,构建起了云南省三级网络体系,大大降低了云南省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减少了院内严重并发症和远期心衰的发生率,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总花费,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我省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经常由于交通不便,几经辗转送至医院才开始第一步诊断工作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在三级网络体系建设推进下,目前我省在心梗救治过程中已经实现基层医疗机构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并进行远程传输。病人未到,信息先至,为我们准备下一步抢救工作留足了时间。”杨明霞介绍。

促提升 救治能力上新阶            

2013年我国启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以来,2015年,第九二〇医院成为了云南省第一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并于201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的医院,近 5 年来第九二〇医院已先后挽救了3600余名患者的生命。

为进一步提升胸痛中心体系化建设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作用,带动我省胸痛患者救治能力提升,医院牵头成立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专家组,协助云南省卫健委,加速推进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此外,该项目参与制定的“中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等国家行业指南、标准 15 项,成为我省胸痛中心建设的参考标准。共发表论文 39 篇,包括 SCI 杂志 20 篇,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普遍关注。

截至目前,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从局限于昆明等中心城市,扩展到边远二级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医院已达205家,其中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已达126家,位居全国第五,基层版胸痛中心98家,位居全国第一,三级网络体系在我省初步实现了全域覆盖模式,形成了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一张网。

如今云南省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2020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中显示,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各类质控核心指标名列全国前列,质控总分排名全国第1,云南省心梗患者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0~15%降低至现在的3%,排名全国第9。

该项目的推广不仅规范了我省心肌梗死的治疗,而且延伸和带动其他中心的建设。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快速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网络化建设、规范化流程操作、集约化管理,使基层医院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积极配合国家及我省大医改战略实施,为实现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健康云南、宜居云南、健康扶贫等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完善的保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