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李红芬代表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报告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来源:高新技术处     2021-02-07 11:33:54     【字体: 】    

李红芬代表

您提出的“加大农业产业科技投入,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2017—2020年,省科技厅在农业科技领域累计投入66173万元,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了一批农业创新主体,搭建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有力支撑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抓住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两个关键环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普洱茶功效机理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切花月季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使冬作马铃薯成为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以科技支撑茶产业发展为例,2018年、2020年省科技厅分别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云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普洱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个科技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获得新品种权4个,发表论文29篇,培养高层次人才16人,培育创新团队1个,开展茶叶产学研专业技术人员388人,培训技术人员926人次,开发新产品20个。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52亿元,新增利润3586万元,新增税收2102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595万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40万元,建设示范种植面积49650亩,带动推广面积31.76万亩,直接帮扶贫困户3154户,户均增收4030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一批的农业创新主体

我省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81户,销售收入达109.9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75.4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68.57%;拥有知识产权634项。农业领域的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计2590家,主营业务收入总计约为310亿元;从业人员数近7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约为1.5万人;拥有有效专利2972件;软件著作权123件;注册商标2817项;企业标准638项;经认定的科技成果505项;其他专有技术1810项。

三、搭建一批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省科技厅共支持建立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115个,其中院士工作站50个,专家工作站65个。建设涉农省重点实验室21家,涉农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3家,涉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积极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8个。省级园区累计共研发投入达9800万元,转化农业科技成成果120余项,入住企业550家,申请专利200余件,已授权60余件,农业生产总值达180亿元,起到了较好的产业聚集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农业创新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省有在滇农业领域院士1人,累计选拔培养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5人,引进农业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21人,选拔培养农业领域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共672人,培育农业领域省创新团队53个。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向县域流动与支持,截至目前云南省累计认定科技特派员20976人次。

五、2021年新增科技投入举措

一是2021年起,省科技厅将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给予经费支持,每年选派2000名左右的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1万元,连续支持3年。科技特派员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派出单位优势条件,结合各地优势特色资源开发,服务乡村技术升级、培养基层科技人才、“一村一品”等,宣传、推广、普及、培训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装备、信息与经营管理模式等,开展应用示范带动,建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科技示范基地。

二是启动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被选派的科技特派团将获得超过200万元的经费支持,2021年预计选派29个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团以围绕建设“一县”为主线,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进产业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解决制约云南省乡村振兴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进“一县一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振兴对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的需求。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2 7

(联系人及电话:任宏程,63134404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