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关于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第120400372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社会发展科技处     2021-03-25 09:04:11     【字体: 】    

水利厅

政协云南省第第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切实攻克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难关的提案》(第120400372号,以下简称《提案》),已交由省科技厅会办。经认真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长期以来,金沙江干热河谷部分地方存在传统的资源粗放开发模式,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区域植被衰萎、环境恶化,而高热干旱对生态自然恢复和人工植树种草都形成致命威胁。因此,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提升全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刻不容缓。省科技厅根据职能,结合《提案》建议,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问题将重点推进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技支撑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的重大部署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之路进一步强化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与引领,协同推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发展,为维护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夯实构筑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绿色屏障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重大科技需求,凝练破解关键瓶颈问题。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部署,针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为核心,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共性关键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统筹相关研发布局和需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发、硬件建设等作为重要建设内容,积极推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供给。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向和使用,积极协调和筹措经费,资助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围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监测与评估、森林健康和生物安全等科技需求,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科学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撑作用。

二是实施云南典型生态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总经费3080万元,省级财政科技经费1540万元,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建立3种不同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模式及配套技术核心示范区1000亩建立2种复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示范面积3000亩研发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价值的林、灌、草植物品种种植技术,构建具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畜复合系统和模式,形成生态衍生产业模式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

聚焦重大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开展科技集成与示范,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云南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引导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长江经济带(云南段)典型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屏障区研发水土流失防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等针对性技术,形成典型生态区生态治理、生态产业和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方案并开展应用示范。通过“哀牢山地区受损林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试验与示范”项目,集成乡土物种选育、良木繁育等技术,摸索出较成熟的从苗木生产到林地恢复全过程技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可持续利用提供良好示范。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围绕我省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方面重大科技需求,将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工作,设置工作专栏,进一步细化落实科技助力我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推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形成,以科技创新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325

(联系人及电话:高忠,6313898213700656897)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