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大胆创新、包容审慎 培育共享经济,构建云南新发展格局》(第1204001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组织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2018以来,省科技厅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部署,聚焦“数字云南”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共立项支持“数字云南”建设相关项目20余项,安排省级科技经费4亿余元,立项支持了“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云南特色产业数字化研究与应用示范”、“服务于重点行业的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示范”、“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首次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得到应用。建成了全国首个稀贵金属新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公共平台(1.5万核),初步完成高通量制备表征平台和特色金属材料高通量实验
平台搭建,完成了基础参数库系统开发,以及稀贵金属中英文文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图书、资讯、产品信息、行业信息等数据搜集和整理,已积累稀贵金属参数数据506万条,其中入库235万条。实现了一批稀贵金属先进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已支撑新建或升级15条生产线,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4.7亿元。
二是农业大数据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药用植物组学数据库、药食同源植物数据库、葡萄遗传资源原创性数据库及云茶大数据库等涉农数据库;完成了可将野外植物科考活动标注在地图上的生命轨迹(Biotracks)APP迭代开发,支持着超过5000个各类自然观察项目的组织和运行;开发了黑蒜的封闭式变温变湿发酵技术及高生物活性黑蒜汁的高温萃取技术,建立了产业链数据挖掘的相关算法及验证池(Pool)共识机制,实现了数据标准化和决策支持的数据可视化。
三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得到新的拓展和较好应用。针对我省缺乏可灵活部署并支持可控跨链交互与追溯的区块链服务平台的现状,完成了可信数据管理和可控跨链数据交互与追溯关键技术攻关,设计并研发了“安全可控区块链基础平台”,以及“区块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及支付清算数据共享协同平台”等延伸平台,并在茶叶、金融供应链、跨境贸易和数字烟叶等领域示范应用。
四是多语言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南亚东南亚语言双语词典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等资源库,搭建了面向南亚东南亚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平台;研发了基于深度全序列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语音识别引擎和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实时语音合成引擎,实现了东南亚语音到文本的实时转写及翻译,合成效果接近真实人声;研发了基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东南亚语言的文字OCR识别软件,识别准确率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基于多语言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在公安、旅游、网信等领域以及2021年瑞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五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对卷烟接包、制丝总混、能源车间设备进行多角度视屏拍摄,研发了卷烟生产过程的3D可视化虚拟现实系统1套,实现了对生产设备和质检设备中的固有技术参数进行精准集中控制,对生产设备和质检设备中的时变参数进行边缘化控制。在装备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基于过零算法的机电系统故障诊断建模与优化。
六是智慧文旅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多视图三维重建、青铜铭文识别模型构建,设计了一种端到端可学习的级联多视图立体匹配网络框架,减小显存占用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精度和完整性。突破了东巴画、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领域的图像与虚拟现实关键技术,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小样本分类方法,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仿真,研究三维虚拟人体、三维服饰的建模与应用;提出了一种针对东巴画的超分辨率网络模型,有效提高了东巴画数字图像分辨率。其中,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在文化旅游上进行了应用示范,在云南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增加了沙溪古镇、巍山等地的电商产品库,搭建了全景漫游专题页,展示石宝山、沙溪和巍山古城全景风光。
二、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十三五”以来,围绕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省科技厅积极推进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安排省级科技经费1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先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区块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中国林权交易(收储)中心、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南分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数据中心落户云南。这些平台促进了云南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为“数字云南”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
三、强化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为全面提升我省临床医学研究能力和水平,2018年我省启动了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在皮肤免疫疾病、眼部疾病、恶性肿瘤、出生缺陷与罕见病、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医(风湿病)、感染性疾病(艾滋病)、毒品依赖戒治等9个疾病领域/临床专科,共认定了10个省中心。对已认定的省中心,分别给予每个中心1000万元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在3年建设期内,省中心将立足世界医学前沿发展,依托中心和网络,系统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高效整合利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打造国际一流水平临床研究平台,为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条件平台支持。在相关疾病领域建设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临床生物样本库及配套的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区块链技术,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化规则,建设完成至少覆盖10家省级中心的本疾病领域临床数据规范化采集、整理、存储、分析信息平台系统,打破以医院为单位的“信息孤岛”现状,实现基于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的临床科研一体化、集成化的数据采集、整理、运用模式样板,构建云南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库。
四、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和共享医疗的发展
围绕诊疗康养技术研究,省科技厅支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盛时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中科昆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实施“医养平台建设”项目2个,从医检康养服务推广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互联网+”诊疗康养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提供医疗康养的解决方案与模式。
一是基于生命健康的医、检、康、养服务推广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项目立足于提升云南的整体康复诊疗服务水平,以探索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基于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搭建云南省四级康复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为项目载体,有效地连接各级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助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使各机构间实现信息整合、数据对接、精准诊疗,提高其运营效率、医疗诊断水平及质量,并通过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布局,对技术成果进行模式推广,建立基于生命健康的医、检、康、养服务推广与技术转移平台及运营模式。目前,已初步搭建云南省康复专科医联体,搭建省、州(市)、县(区)分级诊疗健康服务线下平台。
二是基于“互联网+”的诊疗康养技术研究应用与示范。项目针对医疗健康和养老康复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共享平台,提供一批医疗康养的解决方案与模式。借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探索其在卫生健康行业的深入应用。目前已基本确定信息系统可用性数据,患者随访信息管理已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部分科室试用。
五、积极支持建设云南生物资源数字化集成中心
2020年,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云南生物资源数字化集成中心建设。该中心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以及生物医药科学资源,构建起业务中台、AI中台和数据中台组成的中台体系,并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云南生物资源数字化战略规划、数字化集成平台支撑服务、数据共享、应用创新等服务,使之成为云南省生物及大健康领域的计算分析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将先进制造、现代食品制造、现代服务业纳入到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开展“数字云南”建设技术需求梳理,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纳入到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推动“互联网+”;同时,围绕“数字云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继续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为“数字云南”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处蒋跃金,0871-6313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