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振兴局:
按照提案会办要求,结合省科技厅职责职能,经认真研究,现对云南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全体会议第12050089号提案“关于以城镇化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供参考。
一、组织动员全省科技资源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
(一)加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对标五大振兴科技需求,出台《云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2021—2025年)》,明确坚持融合发展基本原则,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出实施“百团万人”创建“百企百村百品牌”工程,即聚焦“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乡村特色产业,在五年内选派科技特派团100个、科技特派员10000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新型经营主体100家,实现全省县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覆盖;聚焦科技示范引领,培育建设科技示范村100个;聚焦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牌100个。
(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符合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服务需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鼓励州(市)、县(市、区)建立各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团)面向农业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服务,将创新的动能延伸到田间地头。全省累计认定科技特派员20976人,实现了对我省8502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2021年,选派科技特派员2003人,启动29个科技特派团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业科技示范。截至目前,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3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3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21个,初步搭建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积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收集推介品种29个、技术63项。“云光104号、109号”、“滇型杂交水稻禾优615”、“云稞1号”、“靖薯1号马铃薯”等一大批新品种在贫困地区推广种植。
(四)创新金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作用。2021年“风险金池”+“科创贷”试点工作新增科技贷款8500万元,平均贷款利率3.97%,2017年以“科创贷”累计实现约8.53亿元科技贷款。组织实施科技金融结合专项,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约28760万元,分担分散科技型企业风险约52亿元。围绕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个,其中10个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221.55亿元。
二、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术攻关
省科技厅重点围绕“绿色食品牌”,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短板难题,以乡村生态化为目标,注重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县域统筹,强化重点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耕地培肥等技术示范,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土壤健康管理,凝炼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2021年实施“现代生物种业”、“现代食品制造”、“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现代林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等6个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有效提升我省农业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
聚焦乡村生态宜居技术应用。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推进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乡村生态宜居技术体系。推进小微湿地建设技术、乡村绿化技术、乡村景观构建技术、乡村建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科技示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了《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科技财政经费100万元。有效解决坡芽村污水收集处理及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提升坡芽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推进坡芽村美丽乡村建设。
三、健全培育农业农村创新创业载体
(一)积极推进我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1年,邀请科技部农村司和国家高层次战略专家对红河弥勒申报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研究制定《云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指引》,启动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培育建设工作。深化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建设。2021年对3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评估,实施动态绩效管理。持续推进“星创天地”培育建设工作。全省累计认定五批省级星创天地151家,科技部备案星创天地有51家。2021年新申报108家,核准57家进入培育期建设。
(二)在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围绕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以及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通过强化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引导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截至2020年,云南省有效期内乡村振兴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达164户。
四、科技入滇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一)引入国内高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引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资源。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省科技厅共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院。二是引入湖南农业大学优势科技力量。整合印遇龙、邹学校和刘仲华三位院士的科研团队骨干力量,湖南农业大学、普洱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共建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三是引入中科院优势资源。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兰州分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丽江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共建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二)加强科技入滇项目支持。一是建设云南柑橘和芒果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实施,省科技厅支持财政经费3000万元。二是通过“怒江特色柑橘产业提质增效适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支持中国工程院在怒江开展产业帮扶带动大批农民脱贫增收。三是通过“乌蒙山区燕麦提质增效与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中国工程院在会泽开展成熟种植技术模式推广与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四是通过“旱直播陆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研究”项目,支持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富宁石漠化片区成功试种陆稻65亩,为云南山区、干旱地区探索了粮食安全新途径。五是通过“DR155咖啡品种的产业化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普洱、保山开展产业帮扶,助力山区咖区农民增收。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3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坤,6313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