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
按照提案会办要求,结合省科技厅职责职能,经认真研究,现对云南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全体会议第12050696号提案“关于推进云南种业科企融合发展的建议”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供参考。
一、顶层设计助推种业科企融合发展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就进一步深化我省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围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制定了支持企业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围绕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了完善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职称评审等措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大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力度,推动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围绕强化区域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出了推动州(市)、县(市、区)科技创新,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支持技术交易和技术合同登记等。这些顶层的设计都为种业科企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进一步推进科企融合让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
二、科技项目助力种业科企融合发展
省科技厅发布的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了优先支持项目及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申报的项目。
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可以实现科企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共同开展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开发市场认可度高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品牌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等工作。既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带动了农业增收,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结合学科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基地,新产品开发中试基地,加快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进程,打造成果转化示范新亮点,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联合省内13家单位和企业培育的“云上黑山羊”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标志着历经22年培育的“云上黑山羊”正式成为国家畜禽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第三个肉用山羊新品种。
三、引进科技资源强化种业科企融合发展
积极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厅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央地整合力量,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国内市场,在技术路线选择、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更多体现市场需求,尊重市场规律,形成符合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特点的支持引导机制。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市场机制为保障,联合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的基础上,组建更加紧密协作的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兰州分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丽江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共建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五方合作优化油橄榄资源大健康产业链,推动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升级。全省共建有国家和省种业科技创新平台4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3个;累计引进与种业相关省高层次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个;累计培养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77人、省创新团队34个,为我省“种业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
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种业科企融合发展
建立符合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服务需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鼓励州(市)、县(市、区)建立各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团)面向农业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服务,将创新的动能延伸到田间地头。全省累计认定科技特派员20976人,实现了对我省8502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2021年,新选派科技特派员2003人,启动29个科技特派团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通过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支持种子企业聚集育种材料、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扩大商业化育种规模,快速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架起了科研院所、高校技术骨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3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坤,6313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