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
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会办。经认真研究,结合省科技厅职能职责,现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省科技厅一直重视花卉产业科技工作,特别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五链统筹”,加强平台、人才、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的统筹整合,形成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支撑。
2021年,通过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科技特派团等项目予以支持。
一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千亿云花产业目标,把实现花卉种业自立自强摆在引领支撑花卉产业向高端发展的核心位置。启动实施重点研发计划“云南几种重要花卉品种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项目财政科技经费4600万元,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牵头,精准整合省内外育种科技力量,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种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强化应用示范推广,强化构建创新、开放、高效花卉种业创新体系。项目重点突破花卉远缘杂交、高效遗传转化、基因编辑、原种保存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培育具有优良观赏性状和生产性状的新品种,为力争自育品种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20%提供品种基础;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及示范生产优质种苗5亿株,为核心原种自给率达60%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月季、香石竹品种研发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过繁育关键共性技术及优质种苗的示范推广,将累计带动实现产值50亿元与利润10亿元,进一步促进全省花卉种业自主创新、新品种产业化应用、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等的提升。2021年,收集了种质资源314份,研究形成杂交育种技术规程2项,获得新优株系(种质)65个,新申报20个新品种;优化形成香石竹扦插苗和大花蕙兰、非洲菊、蝴蝶兰等生产线4条,培育形成4家全国领先的花卉种业龙头企业,推广自育品种37个,其中月季9个,香石竹25个,非洲菊3个,示范带动并生产香石竹、月季、非洲菊、大花蕙兰、矮牵牛、大丽花与凤仙花等组培、扦插种苗共5605万株,带动实现产值3.69亿元;新申报专利2件;申报地方标准1项,1项地方标准完成报批,2项完成意见征求;晋升高职1人、引进博士1人、培养研究生4人;完成技术培训764人次。
二是针对省政府提出花卉各主产区的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面积要达到30%,启动实施重点研发计划“低纬高原月季等切花无土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财政科技经费400万元,项目立足于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的特殊气候条件,以云南花卉产业中最具优势、发展前景最好的切花月季等特色花卉为研究对象,围绕无土栽培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研究,通过对上述无土栽培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创制一套节能减耗的绿色、高效无土栽培技术模式,以降低成本并满足不同的种植模式需求,提高花卉种植的效益。这对于提升花卉产量、花卉品质及总体效益,带动花卉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选派科技特派团服务开远县“一县一业”。“云南省开远市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开展服务工作,2021年开展产业调研与服务8次,涉及专家38人次,形成调研报告2份。在开远引进并试种了17个非洲菊新品种,在蒙自收集、引种并试种了30个食用菊新品种。开展了猪笼草、菫兰2种热带亚热带新型花卉组培繁育技术的研发。为创森、虹之华、丰岛、立深新园、恩馨共5家企业及花海1家合作社提供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专项技术服务。针对开远市及其周边的蒙自市、泸西县、弥勒市的花卉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提供了239个样品、885项次的病虫害及土壤、基质、灌溉水、植株等元素检测,形成5项病害及1项虫害的检测鉴定技术规程并对应提出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建议,提供非洲菊无土栽培和菊花土栽的2个水肥合理配方。发表论文1篇;申报专利1项;开展4项地方标准的研制,其中1项获颁布,1项地完成报批稿,2项新获立项。完成4次339人次的技术培训,其中开远市开展了2次72人次的技术培训,将特派团从开远花卉总结的园区管理、先进技术等进行宣传展示,面向全省完成2次267人次的技术培训。
根据提案的建议内容,省科技厅将从下面二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花卉种业科技创新。推进种业联合实验室建设。整合国内外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各类资源,构建种业创新平台,实现要素聚合、技术集成和机制创新。建立优异性状基因筛选、克隆与表达,高效育种、种子质量控制3个共性技术平台,对花卉等12个品种实现持续稳定支持,开展科企合作,联合攻关。组织实施花卉种业重大项目。从基础前沿、突破性重大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从优异基因发掘与种质资源创新,育种关键技术提升,绿色高效特色专用新品种培育等。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好《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各项任务,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挖掘,建设线上线下一体贯通、省内省外双向协同的服务平台,培育用好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更多投入市场,推动农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4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鹏,6319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