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01044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高新技术处     2023-04-24 10:59:00     【字体: 】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

感谢贵单位对云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贵单位在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云南省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3010443号)提案,交由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证监会云南监管局会办。针对提案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一是制定《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8条措施(试行)》(云科发〔2021〕71号)、《双创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实施方案》、《双创孵化载体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补助实施方案》、《双创孵化载体培育上市企业补助实施方案》和《引进知名双创孵化载体运营机构补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杠杆撬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孵化载体建设,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4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40家。2022年新增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5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23户,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2578户。二是完善双创孵化载体考核评价制度。2022年开展省级众创空间考核评价工作,18户取消“省级众创空间”资格,11户列入“不合格”,限期一年整改。2023年,拟制定《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省级孵化器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完善“达到条件就认、条件不行就退、成效突出就奖”的孵化载体常态化准入退出及奖励机制。新征集140余名双创专家入库,参与我省各类双创有关项目的认定、考核、评审、辅导、咨询等工作。三是构建全省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支撑。截至2022年底,我省共认定47个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71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4个国家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16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二)成功举办各类双创大赛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省科技厅着力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暨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2022年大赛注册企业数和有效报名数均实现20%以上增长,直接促成银行对参赛企业授信5.4亿元、贷款3.6亿元,推动468家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其中120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兑现116家获奖企业奖补资金2756万元。大赛成效显著,专报获王予波省长和张治礼副省长肯定性批示。二是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共83所学校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项目数增长41%,参赛学生数增长39%。72所院校的1万多个创新创业团队、4万多名大学生扎根边远山区、城乡社区创新创业,共对接农户5千户、企业200多家,签订合作协议500余项。三是省工信厅成功举办“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动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并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三)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赋能科技创新

一是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开设“科技创新板”,联合建行、农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省金融担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发科创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4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挂牌(展示),科技金融专项拉动科技型企业贷款2.7亿元,分担分散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风险约41亿元。二是建立联通联动机制,推动云南省科技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印发实施《云南省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云科规〔2022〕3号),建立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升级版,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科技创新融资贴息、补助等方式做好科技金融结合专项。2022年,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立项50个项目,补助金额合计483.2万元,年末省内银行实现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超500亿元。四是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科技型企业科技贷款担保费用约70万元,带动科技贷款担保金额约8600万元,降低科技型企业科技保险保费支出约111万元,分担分散科技创新创业风险约86亿元,有效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四)促进双创教育产学研用激发大学生双创活力

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19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三十项责任清单》(云委教组〔2022〕3号)等政策文件,提出加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建设等十二条具体措施,高位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6所高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4所高校被认定为2022年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共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总计2244项,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力度。截至目前,云南大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培育—孵化”四阶育人体系,建立“通识+核心+特色”的创新创业三类四层次课程体系,开设171门双创高阶能力提升课程,面向云南12所高校,共建共享双创课程,推动高校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4321 工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网商创业培训以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共60个班次900余人参与,基地师资至省内外高校交流双创经验160余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完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是建设我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公益服务平台。聘请上海科技交流中心成果转化研究处、上海海事大学等相关一线专家成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讲师,面向全省各高校、相关企业等的技术转移人才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强化在中试熟化、技术集成、交易谈判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建设力度。自2020年7月至今,共组织线上、线下初级中技术经纪人培训29场次,累计培训10280人次,通过考核合格取得初级技术经纪人证书有618人,取得中级技术经纪人证书82人。覆盖云南省10个州市的高校、院所、大中小三类企业和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推动我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省科技厅研究制定了《云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对新成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已成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加强经费支持和绩效奖补。全省共有1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独立的成果转化机构,省科技厅支持经费112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坚持政策引导、梯次培育、协同创新的原则,抓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8条措施(试行)》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双创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及宣传。加强省直各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新出台各项政策在出台前的评估分析,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度,积极推出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强对现有政策的宣讲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现有惠企政策及科技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助推现有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完善双创平台培育体系。树立“孵化器重点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重点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发展导向,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评价奖励和退出机制,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科技型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双创孵化载体,围绕产业发展孵化培育具有上下游关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大赛质量,优化比赛机制、专家评委结构以及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参赛范围,邀请在滇外省(市)商会、省内外投融资担保机构参赛,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后续服务政策,探索建立风投奖补机制,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探索“走出去”办赛,面向全国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地区举办大赛,以赛代招,推动更多创新创业资源汇聚云南。突出大赛成效,通过大赛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并推动我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做好全国赛企业推荐,对推荐企业组织培训,提高参赛单位的参赛水平和答辩技巧,提升整体比赛水平。

四是推进企业培育服务工作。持续推进“一企一策”培育服务,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精准化服务指导。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与“一企一策”培育指导工作有效衔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机制和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流动到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开展科研人员“双聘”,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加持作用。

五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强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向企业集聚,鼓励我省双创孵化载体搭建银行、保险、担保以及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对接平台,以“线上”与“线下”渠道为在孵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科技投融资服务。构建“科技+资本”共同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组织过程,给予重大科技项目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贷款贴息补助。加强与省级投融资平台对接,推动形成“政—投—贷”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担保、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对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支持作用。

六是探索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动落实《云南省企业上市倍增计划(2022-2025年)》,督导IPO在审企业加快上市进度,针对我省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和知识培训,构建从私募投资基金,到区域性股权市场,再到新三板和交易所市场,适应多种不同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做好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优化市场生态,为合法合规开展业务提供便利环境,支持和鼓励我省以私募投资基金形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七是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库,完善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市场化聘用机制,加大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科技成果,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价值发明专利进行转化,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补助。

八是强化双创教育引培体系建设。指导全省高校健全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鼓励高校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和实践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提升云南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细化落实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加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体系。

此复。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4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技术处张涛,0871-63133814)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