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王亚妮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第13010104号)交由省科技厅分办,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引导、统筹布局
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重点支持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建设,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饮片开发,包括标准提升和工艺改进、新适应症挖掘、科学基础研究在内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经典名方开发,创新药和健康产品开发等领域,建设以彝医药、傣医药、藏医药为主的民族药研究中心,加快现代中药(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云药产业。
同时,2021年11月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支持加快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转型发展。对药用植物新品种认定、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修)定、“云药之乡”建设和提质增效、中医药新药研发及特色健康产品研发等给予相应补助。例如对新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或默示许可的中药品种,每个按照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费用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新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且在本省实现产业化的,每个品种按照临床研究阶段研发费用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新获批的医疗机构制剂、获备案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每个品种按研发投入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助;对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号或备案号)、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特色健康产品,在本地投产并上市销售1年以上,未出现质量、安全等相关事故,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每个产品一次性给予30万元补助。同时,结合“十四五”产业规划总体目标,发布年度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项目申报指南,设置“现代中药研发”方向,支持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及示范、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择优给予立项支持。
二、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省科技厅一直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注重对中药材标准研究和良种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特色药用动物养殖及开发;云药之乡提质增效、配方颗粒、冻干饮片、破壁饮片研究开发;中药(材)药理药效、机理机制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民族药医院制剂、使用特色民族药、药食同源民族医药传承与民族药开发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持。针对三七中药 I类心血管疾病创新药物彝医药紫丹活血片、参七心舒胶囊、百贝益肺胶囊、三乌胶(丸)、傣医传统经方傣肾宁胶囊、佤药娘母良、藏药雀梅藤等云南优势特色的民族民间医药产品,以及注射用灯盏花素、天麻素、双氢青蒿素、血塞通、红药胶囊、龙血竭、香参抗癌扶正胶囊、三七丹参片等中药大品种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生产技术改造、二次开发、上市再评价,持续提升我省特色民族民间中医药创新竞争力。组织实施相关科技计划项目近200项,项目总经费达18.14亿元,其中财政科技经费4.60亿元。通过实施“云药之乡”建设、中药材领域“三项认定”(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认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认定、中药材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中药材大品种开发,选育了天然药物原料植物新品种47个,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地方标准98项,培育认定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3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144个、中药材加工科技型企业25个。
云南省科技厅先后在中医药领域支持建设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药用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药和民族药新药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贝泰妮集团牵头建设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展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加快云南省中医药成果技术转移示范;支持云南现代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建设现代化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云南省中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云南省中医院建设云南省中医(风湿病)临床医学中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以骨干企业培育、研发平台建设、“云药”品牌打造等为抓手,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围绕中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挖掘民间方药,培育中成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招大引强完善中药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各位委员对我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5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发处胡燕琴,0871-6313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