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健康委:
按照提案办理要求,现就云南省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别集体提出的“关于加快中医药‘院内制剂’发展,促进云南生物医药资源高效利用的提案”(第13020095号),涉及我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出台政策推进院内制剂发展
一是将中药(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特色民族药开发等作为重点纳入《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特色民族药开发为突破,建设以彝医药、傣医药、藏医药为主的民族药研究中心,加快现代中药 (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云药产业。以经典名方、经方验方以及医院制剂为基础,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开展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物和防疫制剂研发。加大民族药医院制剂研发与临床应用力度,开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民族药新药研发。
二是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结合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和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对新获批的医疗机构制剂、获备案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每个品种按研发投入的50%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
三是结合“十四五”产业规划总体目标,省科技厅每年度均发布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在现代中药研发板块,除了中药材品质提升、中药新药研发、特色民族药二次开发等方向外,重点布局支持医疗机构制剂的研发、质量标准提升以及以医疗机构制剂为基础、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
二、支持中药院内制剂创新研发
近年来,省科技厅通过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彝、傣、瑶等特色民族药研究开发”、“佤药等特色民族医药研究开发”、“防治新型冠病毒感染中药制剂研究”“普洱市民族传统经验方院内制剂研发”、“纳西族特色民族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开发”、“拉祜族等6个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云南名老民族医经验方开发研究”、“云南民族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等相关项目,累计财政经费近5000万元,开展云南省特色中药大品种、医院制剂、民间方剂等产品开发、质量标准提升、生产工艺改进、明确适应症等研究,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后补助支持滋肾养血膏、防风止痒丸、咳平喘合剂等20余个医疗机构制剂,累计奖补金额近500万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支持省中医医院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研发的2个抗疫方剂——清瘟解热方和健体抗疫方,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2个抗疫方剂在我省定点救治医院和湖北受援单位4000余人服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支持院内制剂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支持云南现代民族药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建设云南民族民间经验方基础数据库。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及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的部分医院制剂开发与应用进行了调研,共收集整理243个云南省医疗机构制剂。对迪庆州、楚雄州、西双版纳州等十个地州的藏族、白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民间医药单方验方进行了调查,形成《云南省民族民间经验方与民族民间经验方情况调研报告》,完成5560首民族民间经验方的收集整理。对治疗痛风、湿疹及血栓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及药效学进行研究,形成《基于数据库管理的云南民族民间药用药规律总结分析报告》、《云南民族民间用药经验验证与探索报告》。
针对医院制剂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厅多次咨询相关行业专家,与曲靖市中医院、楚雄州中医药、云南现代民族药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圣爱中医馆等沟通交流,探讨平台建设目标、内容和运行模式,听取具体政策需求,积极组织策划建设“云南省医疗机构制剂研究制备共享中心”,为省内多所医疗机构开展院内制剂标准提升及新院内制剂的研发提供服务,促进民族民间药物的临床规范化使用和临床转化,补齐云南省医疗机构制剂产业链短板,推动全省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产业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一是继续支持院内制剂质量标准提升,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二是推进建设“云南省医疗机构制剂研究制备共享中心”,促进从经典名方、经方验方向药院内制剂研发转化;三是遴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医疗机构制剂作为未来中药新药研发的候选品种,推动医企合作和新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中医药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4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胡燕琴,0871-6313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