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关于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792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科技合作处     2024-04-10 14:59:43     【字体: 】    

省发展改革委:

按照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会办要求,结合省科技厅职能,现对杨建林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性高水平国际交流中心》(第13020792号),涉及我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接到政协提案办件任务后,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提案办理工作。在认真学习委员提案内容的同时,对照省科技厅职能职责开展研究,征集梳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答复工作。在形成会办意见后,及时与杨建林委员进行沟通,根据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答复意见,保障提案答复意见科学合理。

二、关于提案中提出的建议

关于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性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中心的建议,省科技厅经认真研究,认为围绕云南生物、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创造优惠条件和优良环境,吸引海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与跨国公司来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提升“科技相通”水平,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技术转移基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答复

近年来,省科技厅支持在滇单位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开展科研合作;组织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服务,搭建起与周边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周边国家的推广应用等。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科技入滇”,推动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与团队入滇落地,开花结果,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工作部署,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7年起停建。2023年,云南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目前共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遗传进化、植物化学、有色金属冶金、稀贵金属利用等领域以高质量的科研水平实现全国领先优势。

(二)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

近年来,一是争取科技部支持,在云南建立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作会议等科技交流活动,推动相关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二是支持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师范大学等机构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关高等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云南省澜湄国家电力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南省中老泰教育数字化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等国际联合创新平台34个,开展能源、数字化、医疗等多方面合作,通过强化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联合攻关能力。通过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促进与国外更多的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向周边国家转化应用。

(三)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

近年来,选派88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和环印度洋地区国家,在农经作物种植、畜禽养殖、花卉药材种植、能源、建筑、远程医疗、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科技服务和经济合作。对外输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品种,在境外开展科技培训,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受到了缅甸、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2022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对云南的国际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开展“科技入滇”

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一是构建科技入滇合作新机制。通过部省会商,云南省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入滇创新创业,构建起科技入滇高位推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国务院对口帮扶,云南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组织上海优势科技力量入滇帮扶,开展合作创新。通过泛珠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粤港澳的科技合作对接交流平台,沪滇科技合作和泛珠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制度成为科技入滇的亮点和常态交流机制。二是推动科技入滇“四个落地”取得实效。截至目前,5届科技入滇共实现签约项目3000余项,推动一大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与团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进了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浙大红河研究院、北理工昆明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华大基因云南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云南,逐渐成为云南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引进389位院士专家团队,累计突破解决杂交水稻、柠檬产业、贵金属和铝材料加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180余项,开发新产品802个。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省科技厅将持续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创新研究,以高质量的科研引领高水平产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现学科、科研、人才一体化发展。鼓励省内优势特色科研单位,联合省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骨干企业共同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打造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融通发展,加快产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云南特色的科技成果。对新认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二)省科技厅将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对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扩面增量的同时提质增效;继续组织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服务,搭建起与周边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周边国家的推广应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升辐射联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与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相通”,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入滇”暨双招双引工作,全力推动“四个落地”,组织省内外科技资源、创新主体、合作项目对接展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数字云南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省委省政府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及主导产业实际,面向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凝练需求,精准提出重大科技合作需求清单。建立高位高效推动机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跟踪服务及督查落实、强化项目支持及经费保障。

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入滇”等,助力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性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中心。

以上会办意见供贵单位统一答复时参考。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4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科技合作处 李加富,63100940)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