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
按照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要求,现将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抚仙湖、星云湖流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提案》(第13020208号)涉及我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对政协提案会办工作高度重视,分管厅领导要求办理工作要及时与政协委员进行深入沟通协商,按照办理规范逐条办理答复,严格办理时限。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商平台处、人才处和合作处后,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并及时与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就落实提案情况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了共识。
二、关于抚仙湖、星云湖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支持林草碳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2023年立项支持云南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由方精云院士牵头开展云南林草生态系统碳汇现状、潜力及增汇技术与碳交易示范。该项目围绕云南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评价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校验现有方法体系,综合样地调查、大样地监测、通量观测、无人机与激光雷达监测等多手段,构建云南自然森林系统碳汇动态监测数字化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区域,搭建将碳汇主体落实到山坡地块、基层组织的碳汇动态监测平台,为碳交易提供必要基础数据。同时,利用现有观测和调查数据对全省具备碳交易潜力的地区进行分级,摸清全省可交易和可补偿的生态碳汇底数,并在试点区域构建碳交易平台,推动常态化、高频次碳交易的实现,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植被快速增长的双重效益。项目可为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履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探索新路径,并为碳交易推广提供示范案例。
在平台和人才方面,针对两湖流域内重点产业人才队伍质量不高、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近两年培养两湖流域内创新团队1个。近三年在两湖流域内企业或高校等单位选拔“两类”人才7人。2023年选聘首批科研人才到企业任科技副总,其中支持高校或科研院所科研人才5人到两湖流域内企业任科技副总。以产业集聚人才,打造两湖流域人才体系。2019年,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建设“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抚仙湖站围绕高原深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高原深水湖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高原深水湖泊的流域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开展原位观测、基础科学研究和示范等工作,先后获得国家和云南省科技奖励5项。在控制抚仙湖流域面源的氮磷排放入湖等方面,研发了一系列的湿地构造技术和标准,获得各类发明专利20多项,推广应用到滇池、太湖、巢湖等地区,服务于国家在保护西南地区战略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的重大需求。
三、关于对提案内容的答复
一是关于“开展林业碳汇监测计量、森林固碳增汇及调控经营技术、林业碳汇潜力预测和评估、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在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进一步增加林草碳汇科技攻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云南林草生态系统潜力及增汇技术,为美丽云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关于“聚焦市场化引才,构建创新型人才洼地”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将继续通过“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三个专项、省“两类”人才等科技人才项目,支持两湖流域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人才的培养引进。继续支持两湖流域企业遴选云南省科技副总,引导人才向两湖流域企业一线集聚。持续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力度。支持玉溪市相关部门、企业、院所、高校柔性引进相关领域省外院士专家人才团队建设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高原湖泊保护与开发相关领域联合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三是关于“科创集群空间方面”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支持玉溪市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引入国内著名高校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设立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4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高忠,0871-6313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