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三届第二次全体会议第1302048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社会发展科技处     2024-04-11 15:52:34     【字体: 】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政协第十三届第二次全体会议第13020480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民族药进入国家药典的提案”交由省科技厅会办,现结合部门职责,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省科技厅牵头起草的《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明确将“提升‘云药’品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扩大总量,以彝药、傣药等特色民族药开发为突破,加快现代中药(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云药产业”作为重点任务,着重在中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质量升级、二次开发、新适应症挖掘、经济学评价、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安全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及中药创新药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以彝药、傣药等特色民族药开发为突破,支持开展特色经典民族药品种开展二次开发,加快现代中药(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十四五”以来,支持西南民族药资源深度挖掘和中药(民族药)制剂大品种培育相关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项,支持总经费17240万元,其中,财政科技经费6417万元。

二是聚焦云南民族医药传承及传统经验方开发,“十四五”以来,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开展拉祜族等6个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云南名老民族医经验方开发研究等升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支持总经费600万元,其中,财政科技经费500万元。省科技厅支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研发完成的“傣肾宁颗粒”于2023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版中药1.1类新药《临床试验默认许可》,是国家药监局成立以来审批的第一个傣药配方新药,对云南省傣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支持省内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进一步围绕中药材质量标准提升开展相关研究,“十四五”以来,支持鞘蕊苏等特色民族药配方颗粒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等项目4项,支持总经费2990万元,其中,财政科技经费1040万元。

四是针对过度采挖野生民族药资源,导致特色、濒危民族道地药材储备量急剧减少的问题,“十四五”以来,立项开展珍稀濒危中药材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示范项目3项,支持总经费1250万元,其中,财政科技经费600万元。

五是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白药和云南中药材种植协会建设了云南中药材良种繁育研发中心,立足云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通过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优选扩繁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与规范化生产基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与下游产品开发协同创新,提升云南特色道地药材的附加值和影响力,培育一批品牌化、专业化云南道地药材的种子种苗公司。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牵头建设云南民族药二次开平台,通过软件硬件共同建设打造民族药二次开发平台,以《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为指引,遴选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民族药品种,开展深度科研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平台建设进展顺利。2个平台共投入经费7500万元,其中,支持财政科技经费1900万元。

六是为加大对云南民族药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培育民族药科技创新企业,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云财教〔2021〕276号),从民族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药材及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新药研发、开拓市场等民族药全产业链给予补助,推动民族药做大做强。“十四五”以来,已落实补助22项,补助金额达1946万元。

目前,省科技厅已会同省药监局策划建设云南省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牵头,整合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和企业资源,系统提升云南省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水平。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加大中药(民族药)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系统挖掘整理彝族、傣族、藏族、纳西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医药文献,开展民族医药传统疗法及其附属产品的临床应用和民族药理论研究,加大民族药医院制剂研发,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民族药新药研发,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4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黄威林,0871-63138982)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