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按照提案会办要求,省科技厅结合职能职责,经认真研究,现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152号《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提案》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供参考。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对政协提案会办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办理要求及时与政协委员进行深入沟通协商,按照规范答复涉及内容。收到本提案后,省科技厅已与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就落实提案情况进行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二、科技支撑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落实情况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关键产业发展。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有关战略及技术专家在省内重点企业开展蹲点调研,全链条式梳理重点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需求,编制了《云南省锡铟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报告》等6个产业梳理报告,印发了《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精准支持并引导关键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引,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是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系统推进关键产业链贯通。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以重大项目需求为牵引,以产业需求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组建铜铅锌产业、锡铟产业、新能源材料及绿色铝基材料等4个创新联合体,由院士团队领衔或深度参与,联合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院所,解决制约相关产业在技术、人才、平台、产业孵化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现我省优势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
三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筑牢关键产业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在工业领域共立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200余项,项目总经费81.17亿元,安排省级财政经费21亿元,涉及新材料、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重大工程等领域,并取得一定成效:在新材料领域,开发出在1300℃长时服役的铂铱合金超高温合金涂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开发出聚丙烯系列新材料,填补国内特种(Unipol)聚丙烯工艺技术空白,实现国产化替代;突破了磷化铟多晶纯度控制及磷压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磷化铟多晶的可控合成和国产化替代。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近红外光谱仪核心探测器(铟镓砷探测器)设计和试制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解决了直拉法生长光伏级锗单晶的技术难题,打破了比利时优美科(Umicore)公司等少数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在该项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支持云南通变电器研发S18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和SZ18型高效节能变压器两款产品,支撑企业签下建厂以来最大订单,订单金额约7亿元;在数字经济领域,输出的中大型PLC硬件平台的核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在硬件层面解决了对进口器件的依赖;开发跨境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核心技术、括跨境贸易数字身份、贸易单证安全交换与共享和企业级数据保险柜模型的3项关键核心技术,为南亚东南亚商贸提供科技支撑。在绿色能源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利用固态储氢技术储存离网光伏电量后稳定发电并网,在绿氢的规模化应用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发的铝灰水解脱氮-废盐蒸发结晶焙烧转型-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关键技术,彻底解决了我国铝行业存在的铝灰难以资源化处置的瓶颈难题;在重点工程建设领域,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开发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围岩分类体系(SHF)和超前预注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创TBM同步衬砌施工多功能仰拱栈桥台车,创下了国内软土地层83米的超深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纪录。
四是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18年启动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一期,项目总经费6.023亿元,初步建成1个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5个专业研究中心、3个公共平台,加速推进1个国家材料参数库稀贵金属库建设;初步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体系;10余种稀贵金属新材料产品实现首次产业化或迭代升级,支撑新建或提升了15条示范线,基本建成全国首个稀贵金属新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公共平台(1.7万核),已积累稀贵金属数据近6925万条,有效支撑稀贵金属关键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持续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二期),立项支持“大尺寸氧化钒基红外光电材料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分布式多尺度稀贵金属焊接粉体材料关键技术研发”等5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财政经费6750万元,带动企业自筹2.17亿元,有效支撑我省稀贵金属材料创新发展。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树牢科技型企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一理念,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9条措施》、《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8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构建了“创新创业大赛—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通过不断完善高企培育生态体系,高企培育跑出“加速度”。“十四五”以来,高企数量连续3年实现20%以上增长,高企质量持续提升、结构明显优化、培育生态更加完善。2023年,净增高企655户,增长率25%,净增数比2022年增加132余户,有效期内高企突破3000户,其中制造业企业达1329户。与“十三五”末相比,接近“翻番”。
六是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2023年,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云南省目前共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相关领域以高质量的科研水平实现全国领先优势。云南贵金属实验室高纯超薄金带技术等3项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石油化工催化剂清洁高效回收等2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研发125个功效性化妆品新产品和2个功能性食品。新建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4个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各类创新平台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七是制造业人才持续引培。针对我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在省委人才办的全程指导参与下,近两年培养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科技领军人才2名、顶尖团队5个,创新团队17个。近三年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领域选拔“两类”人才134人。2023年选聘首批科研人才到企业任科技副总,其中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领域科技副总33人。组建首批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服务在建重大产业和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组建服务团20个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领域企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打造制造业企业人才体系。
八是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省科技厅积极运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4家合作金融机构面向全省617户科技型企业平均贷款利率3.85%,平均上浮利率不超过30%。善担贷、善科贷等特色科技金融产品落地云南。加大科技创新券推广运用力度,引导担保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带动科技贷款2.3亿元;引导保险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分担分散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涉及科技保险保额约115亿元。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1500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关键核心技术常态化征集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积极组织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时深度梳理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并针对省内、国内缺失或不足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谋划布局一批重点项目,通过灵活采取“军令状制”、“赛马制”等多元组织方式,大力引导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贯通提升我省重点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拓展下游中高端应用市场。
二是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引工程的实施,聚焦我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突出需求导向、突出人才服务产业导向,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及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提高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精准度,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为我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函。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4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技术处 李俊,0871-631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