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中国网]科技赋能云岭: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跃升
来源: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2025-02-18 14:48:35     【字体: 】    

来源:中国网 记者:杨婧瑶

2月14日,在2025年云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各领域单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入交流,“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汇聚”“AI促创”成为云南科技发展的关键词,彰显了积极探索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平台:搭建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推动产业升级进程中,创新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云南省农科院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搭建关键平台。“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联合各方力量,在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上成绩斐然,水稻杂种不育机制、花卉功能基因组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推动7个省级平台获批立项,种质资源保存量全国省级单位第一,大叶茶、甘蔗等种质资源数量全球居首,为农业科研和育种提供了坚实基础。

红河州科技局锚定滇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大力引聚省内外科研力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共建热区农业、固废煤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高原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产学研用”平台,整合各方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成果转化: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成果转化是将科技实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省农科院与联诚科技集团成效显著。省农科院全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中,2024年1355名科技人员深入129个县(市区),建立300余个示范点,引进推广1600余个(项)新品种、新技术,解决500项基层农业难题。“云蔗”系列广泛应用实现增产,“云薯304”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2024年“四技”合同成果显著,技术交易额达2.25亿元,创历史新高。

联诚科技集团专注工业领域成果转化,产品应用广泛。其研发的全国产工业控制器硬件和软件实现100%自主可控,在高速公路隧道行业,国产控制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在3C行业,依托富士康、京东方等巨头企业,为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产品亮相中国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彰显了其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人才汇聚:构筑科技创新“新高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红河州科技局通过以情、以业、以才引才,成功引进朱有勇、柏连阳等院士,共建6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选聘9名科技副总,选派111名“三区”人才,认定309名科技特派员,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评选高层次和创新人才,并打造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依托强大的院士团队汇聚人才。以邹学校、印遇龙和刘仲华3位院士牵头,组建了一支省内外融合超200人的技术团队,涵盖蔬菜、畜禽、茶叶等多个产业领域。设置常驻普洱的服务团队10余人,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600人次赴北京、长沙等地培训、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普洱、红河等地举办技术培训32期,培训3000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AI促创:开辟科技创新“新赛道”

AI技术为科技创新开辟了新方向。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聚焦南亚东南亚语言研究,突破多项AI关键技术。在多语言大模型训练优化、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合成等方面取得进展,研发多个实用系统。翻译平台支持108个语种,机器翻译及语音识别效果领先,广泛运用于国际传播、国际交流、网信、公安、电力等领域,为多语言信息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云南白药探索AI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在种植环节借助AI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开发“数智云药”种植小程序,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帮助农户识别病虫害,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气候等数据,运用AI算法进行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协助农户按GAP标准提升种植过程管理。计划在药材质量检测和加工环节引入AI技术,实现智能化检测和自动化生产,推动中医药产业智能化升级。

此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各单位的交流成果,充分展现了云南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的积极作为。未来,云南将持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汇聚,推动各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贡献更多“云南力量”。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