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申报2026年度科学技术普及专项的通知
来源: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处     2025-05-08 16:45:19     【字体: 】    

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云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科技厅科普工作安排,依据《云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云科规〔2022〕11号),现将2026年度科学技术普及专项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

1.科普图书创作及推广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科普图书名称)创作”。围绕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未来产业发展现状及云南特色科技资源,聚焦人工智能、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铝、光伏、文旅融合等重点产业,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公众为目的,出版原创性科普图书不少于1本并实施推广。

考核指标:(1)受资助图书须有全国统一书号,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2)出版发行量不少于1000册(需提供样书300册);(2)围绕科普图书开展延伸内容创作及推广,举办线下相关活动不少于1次。

申报要求:(1)书稿符合出版“齐、清、定”要求,成稿率应达60%以上。(2)书稿字数一般不少于7万字。(3)提交书稿中如涉及政治、宗教、民族、历史、政党、军队等意识形态问题的内容表述需正确和准确、引用完整,申报前应送有关部门审查,并附同意公开出版证明。(4)书稿需通过中国知网重复率检查,除去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不超过30%,并提供查重情况说明。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10万元。

2.科普课程开发应用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科普课程名称)开发应用”。从公众需求点出发,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科技成果、提升科学素质等,面向重点人群开发科普课程,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并与各科普场馆、基地或学校合作,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推广。

考核指标:开发科普课程不少于12个课时,每课时不少于40分钟,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案、教学PPT、教学视频、实践体验、课程实录等;开展课程线上、线下推广,累计线下参与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或线上参与人数不少于1万人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10万元。

3.科普产品开发应用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科普产品名称)开发应用”。从公众需求点出发,面向重点人群开发科普产品,并与各科普场馆、基地或学校合作,开展产品实践推广。

考核指标:开发科普产品内含不少于3个相关科学知识主题,产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实验包、科普展教具、互动体验装置等,形成产品终样1套并配套产品操作说明、科技知识相关讲解词及多媒体课件。开展产品测试或推广不少于3次,累计参与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10万元。

4. 面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开展科普服务活动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科普活动主题)科普服务基层活动”。聚焦“四个面向”,组织科普团队,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流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资源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科普剧、科普秀、科学实验展演、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研学等。

考核指标:(1)组织优质科普资源,在不少于3个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县级以上)组织线下活动不少于8次,累计参与人数不少于500人次;(2)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三下乡活动期间举办或参与科普活动不少于3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20万元。

(二)科普能力提升

1.省级科普基地科普能力提升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基地名称)科普能力提升”,支持已认定的云南省科普基地开展科普基地传统展陈改造提升、互动体验展项开发、科普基础设施提升,或结合基地特色资源,推动“文旅+科技”融合,组织特色科普活动等,进一步提升省级科普基地科普服务能力。

考核指标:(1)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5次,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2)积极参与馆校合作,辐射带动不少于3所中小学;(3)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普月、三下乡活动期间举办或参与科普活动不少于3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10万元。

2.科普调查研究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调研主题)调查研究”,支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赋能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对科普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开展理论研究,研究主题包括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促进形成科普资源共享机制、科普基地实施情况评估、科普产业发展等方向。

考核指标:(1)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导向,结合云南实际,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论文著作等;(2)项目实施期限内,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阶段性成果2篇以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5万元。

(三)科学传播品牌建设

内容:项目名称一般为“XXX(品牌名称)科学传播品牌建设”,聚焦“四个面向”,围绕近年来国家和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项目取得的前沿性、战略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故事,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内容,组建科普团队,策划创作科普文章、视频、漫画等传播作品,或开展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普展演等传播活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引导公众充分参与科学互动。

考核指标:(1)形成1个可持续的科学传播特色品牌,培养1支科学传播队伍;(2)创作科普图文、视频、漫画等传播作品不少于10篇(部),累计网络点击量不少于5万人次;或举办系列主题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5次,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3)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三下乡活动期间举办或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3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支持金额不超过30万元。

(四)重大科普活动

1.2026年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

内容:按照全国科技活动周要求,结合云南实际和需要,策划组织实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做好科技活动周相关宣传报道。策划组织科普讲解相关推荐活动;组织开展公益科普讲解巡讲活动。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2.科普作品和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推荐活动

内容:根据科技部相关活动实施要求,结合云南实际和需要,策划实施云南省相关配套活动,组织专业化培训,组织选手及项目参加国家相关活动;通过融媒体渠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组织选手及作品在全省开展巡演、巡展等推广活动不少于5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3.云南省科技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科技下乡活动

内容:按照国家和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关活动要求,组织参加云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关活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进乡村活动不少于5次。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4.云南科学大讲坛活动

内容:按照省科技厅科普工作需求,结合云南科技发展前沿及公众实际需求,组织策划实施大型科技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邀请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权威人物开展讲座及访谈,在全省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并实现线上线下传播。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5.重大科技宣传活动

内容:按照国家和省科技创新、科普工作需求,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优势,搭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科技宣传工作平台,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力宣传先进科技成果、重大科技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讲好科技创新故事。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6.院士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

内容:按照省科技厅科普工作需求,结合青少年科学教育相关工作要求,围绕不同专业领域,邀请相关行业院士、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不少于5次,在全省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根据需要实现线上线下传播。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7.科普统计调查工作

内容:按照国家和省科普统计工作需求,开展2025年度云南省科普统计调查工作,培训科普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2025年度科普统计数据报告。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8.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培训

内容:申报单位应具有专业科普人才团队和教师资源,组织举办云南省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重点面向科普基地管理人员、科普从业人员、科普讲解员、中小学科学教师等,持续提升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教学服务能力,开展相关培训不少于5次,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发展。

支持方式:前补助,根据项目预算和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支持金额。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名称和内容应符合各项目类别要求,申报书中考核指标应包含且不限于各项目类别要求,应在申报书附件中提供项目内容及承担能力的说明材料。

(二)项目申报单位须在云南省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项目经费须单独核算,专账管理。鼓励项目申报单位积极筹措配套经费开展科普工作。

(三)项目研究内容已经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每个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个本专项项目。省属高校可各申报最多不超过10项,其他高校可各申报最多不超过5项;省属及中央驻滇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可各申报最多不超过5项。各州(市)科技局可各推荐最多不超过10项;其他推荐单位可各推荐最多不超过5项;上述单独提到的申报单位不占推荐名额,申报省级科普基地科普能力提升类项目和重大科普活动类项目的不占推荐名额。

(四)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有涉密内容的项目不得通过网上申报。

(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云南省省级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财规〔2020〕4号)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云财规〔2021〕10号)的有关要求,项目经费预算不得编制间接费用。

(六)项目实施期一般为2026年4月至2027年3月;项目应在执行期满3个月内申请项目验收;项目如需延期,应提前3个月申请。

三、项目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

1.各项目申报单位组织项目负责人登录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kjgl.kjt.yn.gov.cn/egrantweb/),进入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类别的科学技术普及专项入口在线申报项目,不需提交纸质材料。项目负责人在线填报时间及申报单位提交时间为2025年5月9日8:30至2025年6月25日18:00,逾期不予受理。

新申报单位及人员系统注册流程详见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首页—操作说明—《用户使用手册》。

(二)推荐部门审核

科技计划项目依据属地关系或行政隶属关系,逐级申报。须经申报项目推荐部门(包括各州(市)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科技管理部门、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等)在线审核推荐,签署推荐意见后线上提交至省科技厅。推荐部门在线审核时间为2025年5月9日8:30至2025年7月4日18:00,逾期不予受理。

四、联系方式

(一)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处

单宇珂,0871-63130013。

(二)省科学技术院

夏欣,0871-64638005。

(三)申报系统技术支持

爱瑞思软件(深圳)有限公司,400-161-6289。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5月8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