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预算公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五、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六、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七、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八、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九、其他公开信息
第二部分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财务收支预算总表
二、部门收入预算表
三、部门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按功能科目分类)
六、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七、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表
八、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表
九、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
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十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表
十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表
十三、省对下转移支付预算表
十四、省对下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
十五、新增资产配置表
十六、中央转移支付补助项目支出预算表
十七、部门项目中期规划预算表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门主要职责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聚焦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主业,围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三大功能定位,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快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我省推进“两型三化”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核心和枢纽,成为八大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我省汇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接器”;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助推器”。具体职能如下: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开展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战略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动态预测及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政策研究,协调相关科学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是组织协调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及其他研究机构,加强协同创新,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基础研究。
三是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组织相关产业应用技术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等。
四是接受企业委托组织开展技术研发,实施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为企业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五是负责腾冲科学家论坛日常管理工作,承担论坛的策划筹备、对外联络、宣传推介、双招双引、项目跟进、会务服务、指导市场化运作等。
六是发挥创业孵化功能,实施载体、项目、金融、服务联运配套,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成长。
七是组织开展相关科技交流活动。
(二)机构设置情况
1.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于2014年8月批准组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和九届省委第33次常委会议的要求,在整合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所属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云南省科学技术交流服务中心、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云南省科技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全国新技术新产品西南展销中心,以上5个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的由云南省科技厅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三定方案”规定内设机构职能,省科学技术院总部设管理处室,包括综合处、规划发展处、项目管理处(生物医药中心)、科研平台处(高新技术中心)、人才与金融处、对外合作处、论坛处7个管理处室。根据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部门(单位)所属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上级部门要求,设立独立的党务工作机构,即院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同时,根据专项业务发展需要,有效支撑院总部履行主要职责,结合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中支持科研院所依法依规行使科研相关自主权、优化机构设置管理的要求,设立2个专业化非法人研究中心,分别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因非独立法人机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运行,根据工作需要,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秘书处作为内设机构、也纳入院统一管理。
2.所属单位0个。
(三)重点工作概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省科学技术院的职能定位,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发展目标和“11234”工作思路,全院上下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激发干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1.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集体学习制度,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使二者在融合发展中相互促进。三是推进全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紧盯监察、审计、蹲点监督反馈问题等整改目标,推动整改任务全面落实。加强长效制度建设,在落细落小落严上下功夫、见成效。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五是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和家教家风教育,不断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科技实践行动。
2.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化产业协同创新。一是深化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加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跟踪,总结“十四五”产业发展成效经验,开展“十五五”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聚焦生物制药、疫苗产业等方向,通过调查研究、规划(计划)制定、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组织全国性行业活动等工作,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二是持续推动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项目实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将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项目数据纳入工信部“1+N”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策划稀贵金属材料分中心建设。持续跟进组织策划的稀贵金属基因工程(二期)项目,做好项目落地;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数据一体化开发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推进数据汇聚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将“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纳入云南省“十五五”规划。三是强化数字赋能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前期汇聚、积累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数据、生物资源科学数据、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等,把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数据产品开发优势,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服务。四是持续深入推进新能源(双碳)工作。深入推进“云南绿色氢能源与液态阳光甲醇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形成科技部门、行业部门、园区和头部企业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方面加强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长短结合,有序开展”的原则,深化碳达峰碳中和创新研究,推动相关项目实施。五是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围绕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
3.统筹抓好专项工作,持续形成特色亮点。一是办好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科研团队、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创新联合体”。深挖并切实用好论坛创新资源,力争落地一批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成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工作。创新推动“3+1库”即院士信息库、院士项目库、院士成果库和产业需求库建设升级,加强数字化运营与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院士战略咨询成果,聚焦研究成果转化,变项目、活动两轮驱动为项目、活动、成果三重并举,持续做好院士经济大文章。三是积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总部建设。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并强化合作,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主体优势,共同推进科创中心总部建设。联合湄公学院(Mekong Institute)等机构,围绕数字合作研修交流、数字规划编制、数字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深化两亚数字合作。四是承办全国省(市、自治区)科学院第40次联席会议,聚焦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出去”,加快全国地方科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4.着力破解关键难题,力求科技成果转化新突破。一是推动腾冲科学家论坛成果落地云南。组织实施论坛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促成重大成果与云南方达成合作意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质性转化。二是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努力争取项目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以园区、州(市)、县(区)为重点,联合省青科协、高校院所、省科技孵化器协会,组织成果路演对接活动。组织开展针对州(市)、县(区)转化中心和园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服务人员的工作培训,在州(市)、县(区)成果转化中心建立成果转化分中心,在合作企业、高校院所、园区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创飞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三是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配合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总部建设,探索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工作方式,对南亚东南亚科技成果需求进行调研,遴选成果在相关国家开展转化工作。四是组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继续探索成果转化合作方式、模式,抓好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工作,组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规范成果转化程序和管理办法,并产生实际收益。五是抓好乡村振兴产业带动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和省科学技术院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需要,积极协调核桃、茶叶和中草药种植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获得支持。
5.持续深耕科技服务,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提质增效。一是全力支撑省科技厅重点工作。按照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做好支撑服务工作。打造专业化服务人才团队,提升专业水平,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持续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组织协调,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二是深化科技招商引资引智支撑服务工作。按照“云南需要+需要云南”的双向标准,聚焦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省份的合作,推动科技招商项目、资金与人才的全面引进。做好科技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三是持续推进职称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办法,推动科普和技术经纪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落地。四是深化科技交流和展洽工作。用好国内、省内多方科技交流、展会平台,不断拓展深化沪滇科技合作、东西部科技合作、科技入滇等长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6.聚焦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展产业科技创新深度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科技委会议精神,梳理一批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为云南省重大项目组织和“军令状制”“赛马制”类项目设计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出版并发布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双碳)、数字技术等4大领域产业科技创新报告,撰写发布《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引进培养标准化高端人才,提升新材料和数字技术领域标准化水平。三是持续强化学术能力建设。加快组建并充分发挥院“1+4”战略咨询委员会(创新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作用。朝着争创一流期刊和核心期刊目标,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期刊提质工作。四是认真谋划创新改革发展。扎实推进科研院所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政策等赋予机遇,积极谋划落实,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7.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高治理能力。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建设。根据厅党组统一部署和要求,选拔、配置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廉洁自律的优秀中青年处级干部。依托重大专项产业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直聘。组织新人员公开招考工作。二是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结合机构改革工作推进,启动院“三定方案”修订和报送审核工作,改进完善内部机构和人员岗位设置。开展在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责任书签订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及目标任务,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激励约束和导向引领作用。结合工作需要,对干部职工进行交流轮岗。改进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进一步加强院所文化建设。组织实施工会(妇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发挥服务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办公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四是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深化安全保密工作,加强网络信息和数据信息管理,筑牢安全防线。做好单位网络、OA系统、机房运维等日常工作,围绕信息安全、运维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升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五是深化日常管理服务。加强重点工作的日常督办和跟踪提醒,保障重点任务有效落实。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做好退休职工服务等工作。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编制2025年部门预算单位共1个。其中:财政全额供给单位1个;差额供给单位0个;定额补助单位0个;自收自支单位0个。财政全额供给单位中行政单位0个;参公单位0个;事业单位1个。截止2024年12月统计,部门基本情况如下:
在职人员编制93人,其中:行政编制0人,工勤人员编制0人,事业编制93人。在职实有79人,其中:财政全额保障79人,财政差额补助0人,财政专户资金、单位资金保障0人。
离退休人员65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65人。
车辆编制4辆,实有车辆4辆。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一)部门财务收入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财务总收入48,232,918.97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32,311,777.24元,政府性基金0.00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0.00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0.00元,事业收入0.00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0.00元,上级补助收入0.00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00元,其他收入15,921,141.73元。
与上年对比,2024年省科学技术院财务总收入45,737,894.37元,2025年比上年增加2,495,024.6 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比上年增加240,855.69 元,结转结余比上年增加6,109,108.37 元,主要原因是2024年承担的项目中,部分为跨年项目,需结转到以后年度开支。上级补助收入比上年减少1,082,000.00元,其他收入比上年减少2,772,939.46 元,主要原因是结合2025年工作计划,压缩了部分横向工作任务,故调减了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财政拨款收入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财政拨款收入32,311,777.24元,其中:本年收入18,851,773.23元,上年结转收入13,460,004.01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8,851,773.23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00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财政拨款0.00元。
与上年对比,2024年财政拨款收入为25,961,813.18元,2025年比上年财政拨款收入增加6,349,964.06 元,主要原因为2024年部分项目还在执行期,结转经费纳入2025年预算。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预算总支出48,232,918.97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32,311,777.24元,其中:基本支出16,529,673.23元,与上年对比减少769,144.31 元,主要原因为人员增减变动引起的工资调整;项目支出15,782,104.01元,与上年对比增加7,119,108.37 元,主要原因为2024年结转至2025年的项目经费增加。
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情况
科学技术支出-基础研究-专项基础科研617,811.00元,主要用于基础科研及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支撑服务工作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基础研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539,250.67元,主要用于高层人才专项支撑业务工作和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服务工作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541,058.00元,主要用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经费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其他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280,865.02元,主要用于高层人才专项支撑业务工作,腾冲科学家论坛及论坛中心委托服务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运行经费等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技条件与服务-机构运行12,011,505.99元,主要用于我院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技条件与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体系100,257.77元,主要用于科技金融专项支撑服务与研究工作和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经费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技条件与服务-科技条件专项1,010,000.00元,主要用于科技资源管理相关经费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重大专项2,347,457.03元,主要用于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项目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技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6,801,242.67元,主要用于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云南省蒋林华院士工作站,云南省宋志刚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科技入滇,生物医药和社会发展科技管理等经费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其他科学技术支出-其他科学技术支出1,537,652.58元,主要用于科技奖励工作,产业主抓部门产业招商,兴滇英才支持计划评审服务等经费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支出6,509.27元,主要用于云南省科技人才提升专题培训班、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班等培训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事业单位离退休36,180.00元,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公用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522,708.16元,主要用于支付职工的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524.66元,主要用于支付职工的单位工伤保险等。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事业单位医疗1,027,828.01元,主要用于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公务员医疗补助625,520.14元,主要用于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57,330.00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大病医疗保险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积金1,174,076.27元,主要用于支付单位承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
五、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一)与中央配套事项
省科学技术院无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算。
(二)按既定政策标准测算补助事项
省科学技术院无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算。
(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事项
省科学技术院无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算。
六、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共涉及采购项目25个,采购预算总额3,196,840.00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878,840.00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2,318,000.00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0.00元。
七、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合计83,758.43元,较上年减少10,027.00元,下降10.69%,具体变动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为0.00元,与上年对比无变动,共计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因公出国(境)0人次。
(二)公务接待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4,500.00元,与上年对比无变动。国内公务接待批次为3次,共计接待35人次。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为79,258.43元,较上年减少10,027.00 元,下降11.23%。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00元,与上年对比无变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9,258.43元,较上年减少10,027.00元,下降11.23%。共计购置公务用车0辆,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为4辆。
2025年省科学技术院将按厉行节约相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较上年减少。
八、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一)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成本性支出资金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1.及时收回房屋租金,对租金收入制定征收计划,对征收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确保租金及时收回上交财政。2.加强房租收入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财政法规对每项支出进行管理,按照使用范围对一笔支出进行审核。3.具体达到如下指标:2025年房租收入上缴国库额130.8万元;2025年物业管理保安服务总面积(含办公用房、业务用房等所有房屋建筑物面积) 超12000平方米,提升物业管理安全率,确保物业安全;解决部分业务及办公用水电需求;解决部分合同制员工的劳务费不足,确保合同制员工工资及时发放,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促进合同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通过“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成本性支出”项目有效实施,能弥补我院财政补助经费的不足,保证外聘人员工资正常支付,提升物业管理安全率,确保物业安全,以保障云科院机构正常运行,为科技管理决策更好提供支撑。
(二)其他人员支出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做好本部门人员、公用经费保障,按规定落实编外职工2025年各项待遇,及时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提高编外人员对工资福利发放的满意程度,支持部门正常履职,促进单位高效运转。
(三)单位事业收入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通过前期的组织实施,开展好相应工作,项目顺利完成验收,最终成果呈现为:编制报告2份,申请专利1项,编制标准2项,选拔创新10个,培训100人。完成照合同(协议)约定的研究任务,开展好相应工作,让委托方满意。
九、其他公开信息
(一)专业名词解释
1.收入科目
(1)财政拨款收入:指省财政拨付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
(2)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不包括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3)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用于补助正常业务资金的不足。
(5)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为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6)上年结转: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2.科学技术支出科目
(1)科技条件与服务:反映用于完善科技条件及从事科技标准、计量和检测,科技数据、种质资源、标本、基因的收集、加工处理和服务,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加工和服务等为科技活动提供基础性、通用性服务的支出。
(2)其他科学技术支出:反映除以上各项以外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包括用于科学技术奖励的支出以及对已转制为企业的各类科研机构的补助支出等。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反映用于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
4.住房保障支出:反映用于住房公积金的支出。
5.“三公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二)机关运行经费安排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25年机关运行经费安排0元,与上年对比无变动。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资产总额101,293,475.75元,其中,流动资产58,632,205.60元,固定资产42,113,160.73元,对外投资及有价证券0元,在建工程0.00元,无形资产130,858.04元,其他资产为受托代理资产417,251.38元。与上年相比,本年资产总额减少12,381,372.19 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少9,889,096.92 元。处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账面原值0元;处置车辆0辆,账面原值0元;报废报损资产1项,账面原值1,181,824.39元,实现资产处置收入9,998.50元;资产使用收入1,282,259.03元,其中出租资产538平方米,资产出租收入1,282,259.03元。鉴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精准数据,需在完成2024年决算编制后才能汇总,此处公开为2024年12月(2025 年1月上报)资产月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