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5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农村科技处     2019-07-22 16:51:44     【字体: 】    

张茂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专题研究的建议”,已交我们办理。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云南省科技厅和农业农村厅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洱海保护和治理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联合攻关支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洱海生态环境呈逐渐退化趋势,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每年约有990吨氮、110吨磷进入洱海,其中经农田、溪流及其它各种渠道排入洱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氮占97%、磷占70%。对洱海流域面源污染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洱海湖滨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意义十分重大。2002年,云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洱海湖滨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安排省级科技经费500万元。项目组紧紧围绕农田径流水污染负荷控制和湖滨带恢复与建设技术、少废高产农业生产技术及推广措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示范。经过3年多的努力,项目组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2005年10月8日,该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鉴定专家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示范项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建立自流水净化生态系统,达到了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目的;所采用的折板式酸化池-人工构筑植物碎石床湿地工艺,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可达NH3-N 89%、SS 80%、TP 86%、CODcr 71%、BOD5 75%,基建费用约400元/吨水,处理成本不超过0.06元/吨水;同时,采用碎石槽和湖滨带湿地复合系统净化水量大、浓度低的微污染农田排水,出水BOD5、COD、NH3-N基本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处理设施建设成本低于100元/吨,运行成本低于0.01元/吨;该研究集成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和成熟技术,实践了流域水污染系统控制的理念,其研究的成套系统控制生态工程技术有明显示范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集成及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对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进行研究与示范

按照洱海保护治理科技先行的思路,为进一步削减洱海流域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染负荷,为洱海流域河口湿地的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省科技厅于2008年在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中安排科技经费400万元,立项支持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在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实施”弥苴河河口湿地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主体,联合成都山地所、武汉水生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在科技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省科技厅还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大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与原生植物种苗驯化引种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结合大理洱海128公里湖滨带生态恢复选用的物种,本着首选原生植物物种的原则,包括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灌木和乔木等,进行洱海湖滨带原生植物资源的分类调查和收集保存,摸清原生植物在洱海受污染过程中的适应性、退化情况以及洱海原生自然生态结构。同时,开展原生植物种苗驯化引种繁育培养研究,建立种苗驯化引种繁育产业化基地,将所选苗木用到湖滨带的生态恢复工程上,按照生态恢复治理所用物种的选用原则,最终实现大理洱海原生植物的合理产业化开发利用。

三、逐步加大对洱海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科技支持力度

2009年,省科技厅安排3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大理洱海保护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洱海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在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中安排40万元立项支持西南林学院实施“高原湖泊洱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2013年在科技富民县计划中安排40万元支持大理州科技局实施“大理洱海环保控藻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4年在科技惠民计划中安排200万元支持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实施“洱海流域信息管理平台环保监管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2016年在省基础研究计划中安排经费3万元支持大理大学开展“地膜覆盖对洱海流域农田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研究。2018年在省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中安排10万元支持大理市人间仙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理环洱海车厘子循环生态农业”项目,目的是在洱海流域示范推广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以上科技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为洱海流域农业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切实提高洱海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生产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水平

2019年5月,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2020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在绿色食品领域科技计划部分专门提出了“重点湖泊区域绿色生产核心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申报内容:“围绕洱海、滇池、抚仙湖等重点湖泊区域,支持湖泊周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生产核心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开展农业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绿色生产周年高效、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科技攻关,支持发展绿色或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在全省开展技术集成示范以及推广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有:在重点湖泊区域,围绕农业生产中的水土问题,开展绿色生产水土维持与面源污染削减机理的系统研究与技术研发;以土肥、植保技术相互友好支持作物健康生产,开展绿色生产耕地保育与植物保护协同核心技术研发;以种养结合,废物资源化,多元利用等为切入点,开展绿色生产周年生态高值与废物资源化利用核心技术研发;以生产过程重点要素检测及可追溯物联网确保安全质量生产,开展绿色生产快速检测研发及物联网监测预警;以特色新品种创制、配套绿色生产核心技术应用,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牌影响,开展绿色生产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核心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形成配套绿色生产技术体系3—5套,提出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3—5个,区域化肥农药投入实现持续负增长,建立核心示范区2000亩,发展绿色或有机生产示范基地10个,开展技术集成示范以及推广应用2万亩,支撑区域绿色食品品牌。

以上项目正在申报过程中,省科技厅将按程序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后择优进行支持。

五、制定出台洱海流域生态农业种植目录和资金补贴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洱海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努力把洱海流域建设成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态农业示范区,2019年4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云南农大、云南农科院和有关处室、站所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洱海流域种植名录及补贴办法的意见对接会,对《洱海流域生态农业种植目录和资金补贴意见》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4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按科学决策的程序,组织省级有关方面专家对修改完善的《洱海流域生态农业种植目录的资补贴意见》进行专家咨询,并征求相关厅局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将报请省政府批准执行。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7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吴杰,63163265)

 

 

 

抄送:省人大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