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创新型云南建设”建议,已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云政发〔2015〕32号),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综合科技服务等重点任务,推动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出台《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等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二是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8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21个,搭建了省、州(市)、县(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分中心协同云南省科技入滇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云南省技术转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省的网络化、开放式、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汇聚全省科技信息数据8万余条和1.1亿余条专利信息,为全省技术交易提供综合服务。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提出9条具体举措。2020年末,全省累计高新技术企业1679家,较2015年增长74%。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7570家,较2015年增长135%;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到4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家;省级众创空间累计达167家,实现了对16个州(市)的全覆盖;全省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达41家;省级星创天地累计176家。从2015年起,连续6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共有712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财政科技经费1.56亿元。
四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组织实施科技金融结合专项,鼓励科技型企业通过担保、专利权质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融资,引导银行、担保、创业投资、保险增加科技领域投入;探索建立科技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4600万元“风险金池”,与农行云南省分行“科创贷”产品结合,为全省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2015—2020年期间,通过组织实施科技金融结合专项,拉动银行等社会资本56.13亿元科技领域投入,其中,通过专利权质押方式获得银行融资9.26亿元;4600万元“风险金池”+“科创贷”项下累计实现7.31亿元融资,平均融资成本4.39%。2020年推广运用科技创新券,面向社会遴选出66家科研力量较强,科研诚信良好的科技服务机构作为首批科技创新券收券机构,促进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充分流动,服务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每家科技型企业年度科技创新券额度达30万元,使用范围包括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评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审计等5类科技服务。
五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截止2020年底,云南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入网仪器3159台套,入网单位139家,服务记录858593条,入网仪器原值25.03亿元,其中原值20万元以上仪器3203台套,原值24.71亿元,涵盖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计量、地球探测、电子测量、医学诊断、特种检验等多个领域的检测服务。省级重点实验室10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4家。
六是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继续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及培养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0年末,选拔推荐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累计19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累计32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累计4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累计1个;选拔推荐省科技领军人才累计37名、高层次人才累计157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累计21个;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累计2175名、省级创新团队累计278个。
七是科学技术普及成效显著。开发了“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服务系统”,完成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的初步采集和录入工作,该系统可实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线上申报、特色活动发布、科普资源共享、基地年度考核等功能。继续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并给予财政资金补助,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94家,这些基地面向公众开放,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服务业取和一些成效和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总体规模较小,对产业创新支撑不足。全省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不大、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不足,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技术交易不够活跃。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处于发展阶段,发展参差不齐。二是从业机构偏小偏弱,中高端专业人才短缺。全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缺少国内知名、国际一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缺乏高端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专业化运营人才和国际化视野人才。三是市场化程度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大部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仍依附于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以公益性或半公益为主提供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同时,受体制机制制约,部分掌握科技服务资源、具备科技服务能力的机构或人员并没有真正实现与市场接轨。四是区域资源布局不平衡,缺乏现代综合服务机构。全省虽已布局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各类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但多集中在昆明及周边,且尚未出现现代化意义上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省科技厅将认真研究并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创新券,促进创新资源向科技服务业聚集,促进科技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发展。
一是进一步开放公共研发服务。围绕企业的创新需求,鼓励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搭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合同科研等方式,组织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和孵化培育新兴产业,强化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研发众包、设计众包等新型服务业态。
二是促进技术转移服务。建立省、州(市)、县(市、区)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创新技术转移交易模式,探索通过合同科研、专利使用许可、衍生公司、概念验证中心、创新集群等多种途径实施转化,探索互联网在线技术交易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促进成果推广转化,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
三是完善检验检测服务。围绕重点产业搭建一批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功能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引进和培育一批为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检验、计量、标准化等全链条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第四方服务平台,探索检验检测服务供需对接模式,推动线上检验检测服务的发展。
四是提升科技咨询专业服务。鼓励科技战略、科技评估、产业生态评估、科技招投标、工程技术、科技情报等有序发展;支持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众包咨询、线上咨询等科技咨询新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整合专家资源和科技资源,着力构建一批专业化高端科技智库。
五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发展资金,支持外向型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上市、挂牌和并购重组;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贷款服务中心,综合运用各类适合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好“揭榜制”、“科技创新券”等创新举措,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广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证保险等多种融资担保方式。加快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六是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创新要素的集成共享和优化配置。依托依托国家级创新城市和创新型县着力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特色聚集区,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研发设计、软件服务、科技咨询及各类专业化科技服务行业。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大院大所和行业领军机构,打造若干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结合昆明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等各城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创意产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为主要业态,打造一批符合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产业构成和生态要求的专业化服务业集聚区。
三、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是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继续开展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兑现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法规宣贯力度,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充分了解并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鼓励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拟设立科技服务业支持专项,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科技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有针对性地支持科技服务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同时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鼓励大企业、产业组织、个人资本投入到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来。
三是健全完善统计制度。依据国家科技服务业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并针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特点,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行业统计指标体系,以统计部门为主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为产业研究、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统计支持。针对新兴业态,加紧制定统计指标,建立统计制度,跟进掌握产业发展态势。
四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领军人才培育体系,针对金融、现代物流、软件、文化创意、科技中介咨询等行业发展需要,对接高等院校及职业教育资源,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鼓励校企资源整合,依托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2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梁艳霞,6313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