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委提出的《关于聚焦民族医药促进云南生物制药发展的提案》(第00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民族药二次开发列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的建议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中药(民族药)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兴滇的新兴产业。目前,云南自主研发、全国独家生产的药品品种(剂型)达280多个,其中中药、民族药、天然药就有250多个。中药(民族药)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中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领域。省科技厅正在编制的《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展“老药新用”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中药(民族药)成药性及药理药效研究,将中药(民族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二次开发和上市后再评价等研究工作列为“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重点内容。省药监局正在制定的《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已将“鼓励民族药二次开发”列入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二、关于“切实解决民族药二次开发资金投入”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通过生物医药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科技计划,围绕特色中药(民族药)二次开发有关研究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累计支持财政经费3000余万元。对黄芪注射液、云南白药气雾剂、注射用灯盏花素、血塞通、云南红药胶囊、龙血竭片、参七心疏胶囊、百贝益肺胶囊、云南黑药三乌胶(丸)等中药大品种和特色中药大品种,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生产技术改造、临床再评价等研究,提升我省特色民族、民间中医药创新竞争力。2021年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置“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方向,立项支持恒古骨伤愈合剂二次开发及七叶神安滴丸标准提升及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资助财政科技经费420万元。
三、关于“积极培育本土优强企业”的建议
2015年全省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5户,有3户涉及中药(植物药)生产。2020年全省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10户,有6户涉及中药(植物药)生产。其中云南白药集团329亿元(含销售),居云南医药企业之首,在全国医药企业百强中排名第35名,在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我省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生物谷药业、龙津药业分别位列排行榜第6名、第17名、第84名、第98名。
近几年,我省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取得快速发展。支持以民族药为纽带的企业兼并整合,积极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药品生产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中药、华润三九、康恩贝、康美药业、新绿色药业、神威药业、方盛制药等一批国内中药龙头企业落地云南发展,为我省中医药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关于“加强民族医药药物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2016年以来,安排中医药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财政科技经费2322万元,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设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药用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中药和民族药新药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等中医药领域研发平台,提升中医药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展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加快云南省中医药成果技术转移示范。
“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取得系列科技成果。省中医医院开发清瘟解热合剂和健体抗疫合剂,在我省定点救治医院、湖北以及缅甸、老挝受援单位广泛使用取得显著疗效,被写进老挝第二版国家诊疗方案;生物谷药业开展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物质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突破中药复方物质成分研究的瓶颈;神威药业完成了彝药丹灯通脑胶囊、丹灯通脑软胶囊的标准提升工作,并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版)》;白药集团附杞固本膏获得新药临床批件;白药集团痛舒胶囊是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第一个中国民族药。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构建创新体系,提升中药民族医药创新能力。以现代中药、配方颗粒、健康产品、提取物等领域为重点,通过科技入滇、招商引资等加快人才团队、企业、成果、平台“四个落地”,提升和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研发平台,形成完善的生物医药研发和技术服务链,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创制能力。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储备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采用“揭榜挂帅”创新项目组织模式,瞄准产业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制定新标准,研发新产品,提升新工艺。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研发和服务平台,新建植物提取和健康产品开发云南实验室、生物资源数字化集成中心、中药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完善天然药物筛选、成药性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和药物中试、药物临床评价平台(GCP)等研究平台。
实施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实施冠军企业培育计划,改变云南生物医药企业小、散、弱的现状,全面提高中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支持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再上一个台阶;重点培育植物药业、生物谷药业、龙津药业、三七科技、腾药制药、克雷斯制药、云河药业、大唐汉方等中药(民族药)企业,以及贝泰妮生物等健康产品企业。二是通过强化调研、跟踪、对接,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服务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构建、产业链完善、创新项目技术扩散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带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三)品质提升,打造优质中药产品品牌。一是围绕中药材原料、初加工、中药饮片、中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加强标准制定和工艺提升,提高中药材和中成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打造优质原料和优质产品。二是系统梳理筛选出疗效确切、市场认可、剂型先进的中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开展重点培育。着重开展以疾病为线索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中药上市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评价研究。进一步挖掘开发民族民间祖方、验方,重点选择经长期临床应用,验证疗效确切、药用安全、特色显著的经方、验方,储备一批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新药品种,形成覆盖预防保健、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的全生命周期产品集群,打造中药(民族药)大品牌。三是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云药”品牌宣传和推广体系。围绕兰茂与《滇南本草》、曲焕章与云南白药以及彝、傣、藏等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创作各类影视、文学作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宣传云南“名医、名典、名方、名企、名药、名品”,打造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天麻系列,以及特色植物系列产品品牌。对推进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机构、人员团队给予奖励。
感谢省工商联对我省民族医药创新发展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6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发处张磊,0871-636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