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3020263号),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对政协提案会办工作高度重视,分管厅领导要求办理工作要及时与政协委员进行深入沟通协商,按照规范逐条办理答复,严格办理时限。省科技厅社发处专题研究部署办理该项提案工作,明确承办人员,商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按要求进行理。承办人员与龙武鹏委员多次电话沟通,研究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对起草的答复意见主要思路、内容和问题回应等进行说明与解释,达成共识。充分采纳会办意见后,将起草的书面答复意见面送龙武鹏委员再次征求意见,委员对答复内容和问题回应表示认可与满意。
二、关于提案反映问题的逐条答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22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08.23亿元。据省统计局初步测算,2023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一)关于“注重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建议的答复
1.打造专业化园区。目前,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以昆明为中心,在玉溪、楚雄等6个重点州市,形成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大理高新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等8个重点聚集区。其中,昆明高新区入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7位。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红塔工业园)入选全国仅有的16个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建成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和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5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积极促进干细胞行业高质量和规范化发展。
2.加强全产业链配套。为落实《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推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省科技厅将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亲和填料介质、超滤膜、一次性反应袋等以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制品上下游配套产品研发作为重点方向,以科技创新招引域外企业入滇发展补齐发展短板。通过“科技入滇”,引进新绿色、神威药业等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中药饮片、健康产品加工企业到云南建设中药材原料基地、研发生产基地,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依托楚雄生物医药化工园区优势,引进海景生物在楚雄落地,建设化学原料药、高端仿制药研发生产中心,推动化学药集群发展。
3.建设“国际健康生命科学城”。经广泛调研,结合昆明总体布局规划,遴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昆明高新区和安宁市,选址规划建设“国际健康生命科学城”。
省科技厅会同昆明市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前期选址调研,完成初步规划设计工作。同时,与昆明市建立了共同策划招商项目、共同搭建招商平台、共同组织招商活动、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共同开展重大项目后续服务“五个共同”的招商工作机制,创新招引模式,围绕“国际健康生命科学城”建设规划,加大招引力度。2023年,省科技厅会同昆明市充分利用“科技入滇”、“沪滇合作”等机制,赴北京、杭州、深圳、广州等多地开展“双招双引”,通过举办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云南生物医药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邀请院士专家、高校学者、中国TOP100投资机构代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TOP100企业代表参加,精准对接全国资源,推动昆明高新区与上海科创办等签署合作协议,引进上海宝藤建设西南数字医疗创新港,引进上海均和集团打造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签约金额达60亿元。
(二)关于“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建议的答复
我省企业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由131户增加至180户。云南有9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入围2020年度中国中药企业100强;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入围2020年度中国化药企业100强;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入围2019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企业20强。同时,引进了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集团、天士力、康恩贝、神威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联合省内相关高校、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技术与产业对接,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新工艺和新产品,推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云南白药、昆药集团、沃森生物、贝泰妮等骨干企业核心产品研发上市,加快康乐卫士、超启生物、西草生物等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培育。2024年一季度,立项支持省内生物医药企业组织实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6项,支持财政经费近1000万元。赴昆明南疆制药、玉溪赛灵等企业调研,同时向昆药集团、沃森生物、积大制药、云南华派等15省内医药企业征集产业发展政策需求。
2.制定政策扶持。2021年印发出台《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新药、健康产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国际化注册,成果转化、引进及产业化,企业上台阶和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支持力度相当于甚至高于国内发达省市的支持生物 医药创新发展若干政策。自《若干措施》印发以来,对我省多家企业、高校院所等等单位进行补助,2023年度落实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后补助项目总额达 1.57亿元,其中涉及企业40家,支持金额1.43亿元。通过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突破创新、强链补链。
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通过精准确定“金种子”企业、加强上市政策宣传、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面临的问题、加大资本市场专项资金奖励等具体措施,积极推进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目前我省有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沃森生物、龙津药业、大理药业、贝泰妮、生物谷、一心堂、健之佳等9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在审企业1家,“金种子”企业4家。2019年以来,对符合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奖励条件的4家企业给予奖补资金3800万元。二是推动开展融资担保等金融支持方式,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推进省政府与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引导驻滇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信贷支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目前省级财政已拨付专项资金3500万元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试点资金池,引导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主业,扩大业务规模,“减费让利”,进一步缓解包括生物医药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省级政府产业类投资引导平台,云南金控集团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重点领域项目,推动云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关于“增强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建议的答复
1.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节点重大科技需求,2023年新立项实施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项目56个,累计支持财政经费3.70亿元,落实《云南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项目80个,兑现补助经费1.57亿元。2024年新立项支持企业、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0余项,支持财政经费 9735万元,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自主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获泰国药监局批准;合作研发的新冠 mRNA 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全球第四 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此类产品;二价HPV疫苗国内第二家获批上市;“全三七片”、“傣肾宁颗粒”获中药 1 类创新药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薇诺娜”系列成为我国功能性护肤品著名品牌。
2.建设创新体系与平台。目前,我省生物医药行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试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拥有国家GAP认证基地14个、GLP认证机构2个、GCP认证机构23个、通过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机构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工程研究中心19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4个。提升建设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标准推进建设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云南生物疫苗实验室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检测平台、符合国际标准(欧盟)的中药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细胞制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化妆品功能评价与质量检测等检验检测平台,持续建设“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加强人才培引。目前,我省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7位,累计培养省科技领军人才14位、引进省高层次人才54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4个、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553位、培育省创新团队105个。实施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印发了《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研究修订《云南省柔性引进人才办法》,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四)关于“打造特色云南品牌产品”建议的答复
1.打造“云药”品牌。以云南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灯盏花系列、生物疫苗系列、美洲大蠊系列等优势产品为重点,打造“云药品牌”。积极推动三七全产业链建设,由华润三九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等单位建设云南省三七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三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目前,我省销售超亿元的产品55个,其中中药37个,培育了云南白药、血塞通、灯盏花素等一批知名药品。疫苗投产企业由2家增加到3家,疫苗品种由10个增加到14个,还有2家疫苗企业处于筹建阶段。为全国供应了超20%以上的疫苗产品,成为国内脑膜炎、肺炎、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等主要疫苗产品制造基地。打造了三七、云茯苓等“十大云药”品牌,以白药牙膏、薇诺娜、西草为代表的化妆品品牌发展迅猛。
2.推动“云药”国际化。科技创新加快“云药”国际化进程,三七中药材及种子种苗、天麻中药材3个标准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可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认证;痛舒胶囊、血塞通软胶囊获FDA 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昆药集团青蒿素系列、三七系列等产品销往全球,乌兹别克斯坦甘草项目已成为昆药集团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站;云南中药国际(欧盟)协同创新中心正在搭建符合欧盟标准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获得泰国药监局批准;沃森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 mRNA 疫苗获印度尼西亚紧急使用授权。
3.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疫苗药品生产环节监管,制定疫苗药品年度检查计划,压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隐患。联合印发《云南省中药材GAP 基地评价认定管理办法》,认真履行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的职责,目前已对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使用的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延伸检查并公示。制定《云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加工管理指南(试行)》,鼓励我省中药生产企业建立趁鲜切制生产线或异地车间试点开展产地加工并纳入监督管理。2021年以来,陆续将三七、天麻、重楼等12个云南特色品种列入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同时将鲜切药材纳入中药信息化追溯体系统管理。
4.建设中药产品追溯体系。截止2024年2月29日,全省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种养殖企业及合作社共计468家完成追溯主体备案工作,100家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赋码工作,累计赋码4616.54万个,涉及6001产品,覆盖8148个中药品规,期间市场流通的可溯源产品累计被消费者扫码1301.32万次。为助推我省中药高质量发展强化全省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5.推进数字化监管。探索药品生产非现场化监管模式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于2022年5月启动“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工作,共26家药品生产企业纳入试点既兼容了信息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企业对象,也涵盖了疫苗、注射剂、化药、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多种剂型范畴。通过实施“药监慧眼”工程,把监管的数字化触角深入到企业生产线,推动监管由“在场质控”向“在线智控”转变,由“粗放监管”向“精准监管”转变,由“政企博弈”向“政企协作”转变,由“数据孤岛”向“数据联通”转变,构建药品安全在线智控新模式。“药监慧眼”工程建设入选2022年全国智慧监管经典案例2023年9月国家药监局将我局纳入药品生产数字化监管示范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做大做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一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体制改革,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制度,推动四链融合;二做强疫苗、民族药等优势产业,培育高端仿制药、功能性化妆品等新兴产业,布局精准医疗、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加快核心产品研发上市和重点企业培育。盘活一批沉睡品种、孵化一批专利技术、形成一批创新产品、培育一批企业集群,巩固优势地位、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在“科技入滇”、“沪滇合作”框架下继续推进与上海科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合作,探索“张江研发+云南制造”、“深圳研发+云南制造”等产业飞地孵化模式。与投促部门及重点州市(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红河等)联动,批量招引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集群,通过3—5年培育,打造“小而美”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型聚集区;四是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培育创业投资基金联合体,结合腾冲科学家论坛、云南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系列推介会等活动,以会造声势、以会聚人才、以会谈合作、以会促融资;五是加快推进昆明市生物医药科学城规划建设,按照“一城三片多点”空间布局,打造昆明高新区、安宁市及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三大片区,区块结合,带动滇中新区、盘龙区等多点共同发展。
感谢龙武鹏委员对我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6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黄威林,0871-6313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