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提案》(第0677号)交由我们办理,综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主要负责处室多次讨论研究,主动谋划并提出具体措施。收到本提案后,省科技厅在调研和梳理近年来工作情况基础上,已和冷静委员沟通,达成了共识。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十四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体系建设不匹配、创新能力较弱、动力活力不足问题、成果转化率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和相关建议,省科技厅逐一答复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省科技厅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2021年以来,一是安排1.2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二是安排乡村振兴发展科技专项资金1.9亿;三是安排2.8亿元支持省科技厅开展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选派、科技兴边富民科技示范项目。四是安排重点研发(农业领域)专项资金6亿元,支持省科技厅开展高原特色农业与绿色食品科技创新。五是安排星创天地补助0.6亿元,助力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六是安排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400万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撑引领打造“绿色”食品牌。七是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9亿元,八是争取“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补助资金2.8亿元,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为推动“三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加大基础研究,为科技攻关奠定基础
2022—2024年,省基础研究计划支持农业领域相关项目625项,其中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97项,杰出青年项目7项,优秀青年项目12项,面上项目369项,青年项目128项,支持财政经费达1.35亿,稳定支持农业联合专项,财政经费150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6000万元。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多年生稻技术成果,入选国际顶尖科学期刊《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农业大学董扬团队葡萄生物资源研究成果、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蜜蜂舞蹈的社会信号学习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连续选为封面文章发表,这些重大研究成果对支撑云南省农业科技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2022年以来,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了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新批准建设了25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新建云南大观实验室和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2个云南实验室,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重点实验室,省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筹)5个省技术创新中心,马龙红壤坡耕地保育与水土流失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8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持财政科技资金共计16000万元。安排财政科技资金共计3900万元,持续支持2022年以前建设的创新平台发挥应有作用,包括省马铃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18个省重点实验室,嵩明农业环境与土壤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4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先后与上海交大、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华中农大、中国热带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了一批以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
(四)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省科技厅围绕“1+10+3”重点产业科技需求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2024年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项目73个,支持财政科技资金4.04亿元。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成功研发云上黑山羊基因身份证和云上黑山羊50K育种芯片,提高了“云上黑山羊”精准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为种羊推广、提高种质价值、开展持续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助推云南省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农大突破了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和应用;省农科院花卉研究团队培育的高山杜鹃最有可能成为云南又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盆花产品;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等联合发布的“思茅松良种选育”等4项科技成果,突破了思茅松从种子到产品的系列关键技术,促进了思茅松全产业链升级发展。
(五)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省科技厅2022—2024年立项支持生物育种科技项目29个,支持财政科技资金1.59亿元,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云南花卉品种、技术、标准数量及推广应用数居全国第一;“云瑞408”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通过国审的绿色玉米品种;“滇禾优615”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丽薯6号”、“云薯505”、“云薯304”成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油菜单产和橡胶单株产量创造了全国纪录;“云上黑山羊”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2023年),占全省山羊种羊市场的94%。
(五)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省科技厅依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三个专项,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自2022年以来,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2人,经费支持近1000万元;支持建立了1个顶尖团队和12个创新团队,给予项目经费200万元;引进高端外国专家8人,支持项目经费960万元。自2022年以来,选拔了96位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的省“两类”人才,给予经费支持共576万元。引进了一批知名专家、院士团队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中国农大张福所院士、湖南农大印遇龙院士、邹学校院士、刘仲华院士等在云南开展合作研究,开展成果转化。还通过科技副总选聘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2023年和2024年先后选聘58名和81名科技副总服务农业企业科技创新。
(六)强化技术集成和推广
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优化农技推广方式,激活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力量,增强农业技术转化应用能力。还印发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遴选发布58个主导品种和84项主推技术。组织开展“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强化发挥水稻、玉米、蔬菜、花卉苗木等2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整合省、州(市)、县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企业等科技资源,遴选发布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7项,建立试验示范基地556个,专家下沉基层1.1万人次,服务覆盖129个县(市、区)。锚定“推技术、提单产、增效益”三项工作目标,聚焦“农科专家在线讲、农技人员线下推、农民群众得实惠”三点工作要求,开展“科技助农在线讲”培训行动,累计8.7万人次在线参学,为全省抓好春耕夏收提供科技支撑。
(七)培育农业市场主体
省农业农村厅自2021年起开展了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以省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从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等方面,制定发展壮大农业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实现数 量和质量双提升。截至2023年12月,全省农业龙头企业7367 个(占全国总数的6.9%,全国排名第4位,西南五省排名第1 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3户。持有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企业212家,328个种畜禽场取得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2022年7月,云南大天种业(玉米)、阿穆尔集团(鲟鱼)、版纳云博水产(罗非鱼)3家企业入选国家276家种业阵 型企业名单。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了省级种业阵型企业遴选工作,42家拟认定名单将于近期公布,为后续做好种业企业对接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奠定了较好的市场主体基础。
(八)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
2022—2024年,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全省15个县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和55个村实施科技创新村项目;累计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团98个,已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8880余人,开展技术培训16000余场(次)、培训31余万人次;服务乡镇900余个、服务行政村数1万余个、带动农户数近45余万户(次);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14000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近800余项、引进新品种近3万个、推广新技术1万余项、建立示范基地6000余个、示范推广面积160余万余亩。自2022年起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行优先支持农业企业或经营主体联合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申报优先立项。2022—2024年,省科技厅分3批立项支持企业实施了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95个,支持财政资金1.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已形成新技术30项,研发新产品50个,获得知识产权65项;带动新增产值1.45亿元,新增利润1.09亿元;推广种植面积6.74万亩;培训农业科技人员5万人次。通过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泸水草果、保山咖啡、罗平小黄姜、昭通天麻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有力支撑了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九)支持国际科技合作
2022年以来,省科技厅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科创新专项,支持云南高校、院所、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共建 9个农业领域国际联合创新平台,选派67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和环印度洋国家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引进49名外籍青年人才来滇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科院将按照《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规定的任务分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支持种业振兴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为云南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一)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共性问题
在加强资源保存、鉴定、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强对育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创新常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加倍单倍体育种、分子遗传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技术,鼓励相关单位协作配合,开展特色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农作物育种总体水平。
(二)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种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加速公共财政支持形成的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在良种培育、重点产业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现代种业创新体系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聚集育种材料、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扩大商业化育种规模,快速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育制种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评价工作力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基础材料创制、品种研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等一体化,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四)强化人才培养,构建现代农业合作新局面
加大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力度,鼓励省、州、县创新团队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点多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的特点,联合重点企业,构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种类多样、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育种、繁种、推广、应用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广泛开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营造云南农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涉农大企业进入云南开展品种研发和成果转化,使云南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感谢您对云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农村科技处 吴杰,63163265)